今日内容:
0032.《八佾篇》尽善尽美:这么高的评价,孔子给了谁?
0033.《里仁篇》里仁为美:学区房真的这么重要吗?
今日朗读语句: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o二声)。”
3.25:子谓《韶(shao二声)》:“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i四声)?”
注:“知”通“智”,音同,见《论语集释》。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惟仁者能好(hao四声)人,能恶(wu四声)人。”
原 句 译 文
3.24 仪地的长官求见孔子,他说:“但凡有君子到了我这里,我都是要见一见的。” 于是门人就安排他们见面了。此人见完孔子后,出来说道:“诸位,没必要困惑于眼前的困境啊!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是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啊!”
3.25 孔子评论《韶乐》:“简直是尽善尽美。”评论《武乐》:“尽美了,但是却不能说尽善。”
3.26 孔子说:“身为领导却对下级不宽容;出席有仪式的场合态度却很轻慢;亲临丧事,丝毫没有悲伤。这些人叫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4.1 孔子说:“与同品德高尚的人为邻是最好不过的事。选住址时都不考察一下周围的环境,这哪算聪明呢?”
4.2 孔子说:“不仁的人,既忍受不了贫穷,也不能好好享受快乐。仁者能够安于仁的状态,智者能够把仁的价值发挥得更大。”
4.3 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好恶分明,既能正确地爱人,也懂什么人是该恨的。”
Q&A
Q:学区房真的这么重要吗?
A:有社会调查表明,一批贫民区的孩子在搬离脏乱差的区域之后,此后的发展情况要优于仍然留在那里长大的孩子,所以“里仁为美”和“孟母三迁”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今天大多数家长面临的学区房问题,实质上已经和当年的孟母三迁大不相同了。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学区房”永远都是父母的影响。推荐你读《父母的语言》《正面管教》
精 华 解 读
划重点:听完本节,你的词汇量扩充了吗?
①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②居上不宽:处于上级的位子上,待人却不宽厚。
③为礼不敬:出席有某种仪式的场合,却没有尊敬的态度。
④临丧不哀:亲临葬礼,却丝毫没有哀伤。
注:②~④所描述的三种情况都是孔子心目中的“反面典型”,是一个人“不仁”的体现。
仁者安仁:乐在当下,好恶分明,真君子也!
在《论语》的前几篇里,我们已经探讨过很多“仁”的话题,而本节课又给出了两条“仁”的标准:①乐在当下:贫穷或者富裕都不会影响内心的安定平和;②好恶分明:知道什么人该亲近,什么人该厌恶。懂得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关爱他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我们继续“修炼”吧!
今日感悟
3.24二三子:你们诸位;丧:担心,发愁;敲木铎,学文化,木铎:铃铛里的木舌头;认同一个人和不认同一个人,说话完全不一样,喜欢一个人和不喜欢一个人,态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3.25美:曲调,外在形式;善:歌词内容;韶是舜的音乐,武是周武王的音乐,韶音品牌是否也有取意尽善尽美吗。
3.26宽、敬、哀发自内心,不宽、不敬、不哀都是不仁的表现,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和利益,没有感受他人的能力,会认为只是规定,出席礼、丧只是为了社交,要有柔软的内心,才能感知身边的一切美好与不美好。我以前听音乐只听了表,没有听到里。
4.1环境对人是有影响的,要择邻而居,要择友处之,打造自己朋友圈,生活圈。
4.2约:困顿的环境;不仁的人,内心为外在的东西所诱惑,为外物所异,体会不到外界的美好。仁者不为外物所异,只看内心是否平静。作为普通人,我认为有欲望对环境不满,才会努力,但心态一定要好,身处什么环境,心里要平和,能感受快乐。
4.3能明确表达自己的好恶是内心有原则,立场坚定的人。不受外在因素,只是因为一个人的内在而喜欢一个人,缘分不需要攀附。不喜欢也能包容一起共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