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今天上午听了5堂课,下午听了4堂课,虽然时间安排得很紧,一天下来也比较累,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我们听课的热情。

上午5堂课分别是《大象的耳朵》、《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杨柳》、《青蛙卖泥塘》和《萧山杨梅》。

下午4堂课分别是《胡杨》、《爬山》、《孔子学琴》和《肥皂泡》。

课堂精彩纷呈,各有特色。虽然风格不一,但他们又有共同点。

比如:

第一,重视课前交流。

短短三十分钟要与初次见面的孩子们一起顺利完成一堂课的学习,课前的交流显得十分重要。

并且,课前交流不仅要能够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而且还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铺垫。

今天老师们的课前交流形式多样,或幽默风趣,或设疑引入,或谈话展开,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李华老师直接引用诗句“李花摇曳牵来万缕春光,华灯初上送去一片温情”来让孩子们猜测他的名字,新颖别致。

文娟老师用“小时候找妈妈,喜欢写诗,还帮助人们捉害虫”这样猜测的方式引出了主角——青蛙。然后用了一句简短的话“今天,我们的青蛙不找妈妈,不写诗,也不抓害虫,它要卖泥塘”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进入了课文当中。

田正钢老师则用幽默风趣的话语与孩子们笑谈……

第二,重视书写。

老师们随文识字,重视写字教育。

不仅强调了书写的姿势,字的识字方法,更是将字的运笔穿插讲解的生动形象。

刘辉英老师在讲“炉”字时是这样说的“炉是烧火的器具,是火的家,所以右边是家家户户的户。”

第三,重视朗读。

不管是齐读还是自由读,不管是带头饰表演读还是师生合作读,无不体现了朗读的重要性。

第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

今天的课堂,老师们关注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什么,而且还教给了学生要怎样学。每一堂课,老师们都注重了方法的渗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借住插图,边读边想象画面等等。

每一堂课,既像是一首歌,又像是一幅画。

上午文娟老师的《青蛙卖泥塘》给我们呈现了课堂的灵动与活泼。文老师的亲切活泼与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一起营造了一种热闹而不失童趣的氛围。

文老师所做道具也十分用心,一个“卖泥塘”的小牌子加上动物们的头饰,再融入孩子们惟妙惟肖的吆喝声,课堂简直成了青蛙的推销大会。

结尾布置学生仿照老师做的贴画纸,制作一本青蛙卖泥塘的绘本故事书也是别出心裁,恰到好处。

下午李素娟老师的《肥皂泡》更是令我叹为观止。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从字词到句子再到段落,从朗读到说话训练到画面想象感悟,整个课堂浑然一体,结尾更是以作者冰心的话“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含泪的微笑”于无形之中升华了主题。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听了这么多优秀教师的课,我愈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真的是太多了。

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将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工作中的一切问题,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极致践行,未来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然后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