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银院长提出阅读写作做人的良好教育理念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李相银院长提出阅读写作做人的良好教育理念

       潘昱辰 李士金吴曦岱 梅素慧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学术生态细节” [2]显现出个体生命的缺陷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学术批评者在内,无一没有遗传生命缺陷,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更为复杂。袁编云:“宋诗的任何创新都是以唐诗为参照对象的。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生新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上文对于宋代诗人的创作目的是极大误解,即使有人惨淡经营,为创作而创作,要在“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也决不能一概说“宋人”“便是”啊!时代社会政治风气不同,个体生命特征不同,文化素养道德品行不同,诗风必然有异,然异同是相对的,唐诗美学境界与宋诗美学境界必有相通之处,“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于理不通。何谓“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这种说法貌似“出新”,实质割裂了唐宋诗风异同的辩证关系。袁编云宋人追求的“平淡”是一种“老成风格”,这种风格是“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老成”的“风格”一定是“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吗?袁编云“唐诗和宋诗”“双峰并峙”,何谓“并峙”?“对峙”之意为相对而立。“并峙”是什么意思呢?是同时耸立之意。唐诗宋诗前后辉映,比喻其“双峰对峙”尚可,因为在诗歌史上客观存在。若说在“诗歌史”“并峙”,则时间前后不同,用词不妥显然。再说,“唐诗和宋诗”并非都是“五七言诗歌”[3],袁编云“唐诗和宋诗,是五七言诗歌史上” 之表述导致前后文逻辑混乱。

刘月娥抛绣球选择了一个“穷酸饿醋”的吕蒙正

这学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是老师用一句话评价了古代文学,他说:“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这句话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高度概括,既体现了古代文学作品真实性的特点——反映人民的社会生活,又能够启发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到“知人论世”的重要性。这对我们理解古代文学家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大有裨益。本文将从学习内容、讨论方式以及教学方式三方面来具体阐述这学期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堂学习心得。一、学习内容。首先,第一轮的演讲讨论是针对具体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包括宋诗词、元杂剧和散曲等,但学习的顺序并不都是循规蹈矩按照作者—生平—内容大意—艺术特色—影响的顺序而来的。大家按照不同演讲者的习惯而来,跟随他们的思路对作品进行学习。比如,有同学是先讲诗词的大意,并分析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联系作者的生平,让人恍然大悟。其次,在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讲述时,大家都注意到避免陈词滥调的介绍,尽量在投影上展示所讲作家不一样的一面,甚至是负面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同时,在对于旧作品的解读上,已经不再停留于之前普遍的理解,而是有一种更新颖或更有深度的认识。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众所周知这是一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进一步了解苏轼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可以体会到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自我调解的积极乐观态度。但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掺入了新的理解成分,创作背景除了与胞弟苏辙生离七年之外,还有与其妻王弗死别十一年,且其政见与当权的王安石不合。因此,他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中有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态度,在感性中渗透理性,达到人性和天性的统一。又如《沈园二首》给人一个不一样的陆游。陆游作为一个南宋的爱国诗人早就以豪情壮志、沉郁悲壮的形象深深刻在读者心头,但他的爱情故事鲜为人知。他与唐婉的悲剧爱情故事让人发现了一个温情的陆游。再者,古代文学作品中封建爱情主题也值得去思考,其中元代的杂剧与散曲讲述的爱情故事独占鳌头。例如王实甫的《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刘月娥作为一个封建官吏的女儿,在抛绣球选择了一个“穷酸饿醋”的吕蒙正之后依然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敢于执着爱情,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反叛性格。但是,刘月娥用“抛绣球”而不是自由择偶来决定婚姻,可见她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反封建的女性形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文学创作不能造出一个“理想国”或者“理想形象”,要充分考虑人物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二、讨论方式。首先,老师采取学生上台讲课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要求大家自选题目做好准备,旨在培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上课前需要确定课题、寻找方向、查找资料、编排内容、组织语言,在讲台上展示时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晰、表达流畅、从容不迫、仪态自然,在上课后需要聆听评价、自我总结、对待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种锻炼的机会、一次自我的提升。其次,在每天所有讲课同学演讲结束后,老师让每一位同学发言讨论,要求做到言简意赅、有自我的思考。同时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在博客上,这种新颖的方式不仅仅是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大家自由发表意见的渠道,有利于集思广益,让大家对古代文学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这更是一种复习巩固的途径,很好地解决了知识疏漏的问题。三、教学方式。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打破一板一眼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克服应试教育的现象,在学生上台讲课后给予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讲课内容和讲课方式、姿态有很大的帮助。但鉴于学生的阅读范围和思维水平有限,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补充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让学生拓宽知识的广度、挖掘作品的深度,使今后学习的切入点和统筹兼顾方面更进一步。综上所述,这学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课堂让人受益匪浅,不仅仅让我对未知的、已知的古人古代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有利于我在今后的讲课方式上有所提升。(潘昱辰 0115110217)宋元序曲(略)(梅素慧 0115110216)文学院李相银院长提出阅读、写作、做人的良好教育理念。在李士金教授的组织与指导下,我们1502班自主学习宋元文学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课堂演习实践。通过这种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课堂,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亟需提高,课件制作不够简洁明了,知识积累也不够深厚,自身的情况比大部分同学都差很远。很多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抓住老师需要我们掌握的那个点,我却不能,明白自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像老师说的,学生理解审美古代文学需要两个源头活水: 1、丰富的深广的社会生活阅历;2、大量的经典名著的阅读实践。(吴曦岱 0115110284)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传承圣贤文化,最关心的当然还是个体生命日常生活之幸福美满。天下人物千万亿,人人都追求快乐生活,追求生理和心理之最大满足,就必须考虑综合平衡的原则。以两性关系为例,一个人占有多了,另一个人就必然出现饥渴状态。考察皇帝性心理欲求的相对无限性,可知社会心理的性饥饿状态。《长恨传》有云: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如果按人性的极限对异性的追求,都会是无法满足的。实际上普通人的社会显然是很缺乏两性之间的生理和精神生活的。《长恨传》的意义恐非历来所推崇的爱情的思念所能概括。当我们把唐明皇当作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体生命看待时,我们便会发现在感情上都是要求更新和奇异的,这便是对美的渴望。由于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便可最大限度地寻觅性爱的对象,普通人虽然同样有丰富深厚之感情的渴望,却只能望梅止渴、望“美”兴叹了。所以,我们从这篇真切的爱情故事中可以隐约窥见人的性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相对的无限性。 [4]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谭  玲,李士金.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报告——以《略伦毛奇龄对朱熹“淫诗”说的批评》一文为例[J].长江丛刊,2017(12)上:21-22.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13-14页。

[4]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相银院长提出阅读写作做人的良好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