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Krishnamurti,1895年5月12日—1986年2月16日)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
《生命的所有可能》由克里希那穆提1985年2月在孟买进行的最后一系列公开讲话集结而成。本书中收录的这些讲话不同凡响,因为克里希那穆提为他所提及的诸多心理问题,提供了非同寻常的视角和细微敏锐的洞见。最后一次讲话的内容和语气中则含有一种辛辣的意味。克里希那穆提在讲话中督促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从伤害、冲突、恐惧和悲伤中解放出来,我们依旧停留在自己狭隘的专门化的领域之中。
本书中还包含了来自克里希那穆提其他著作的一些节选,它们捕捉到了孟买海滨的美丽和这座城市的氛围,也体现了他对人们敏感的关怀,无论对方富贵还是贫贱。
在阅读本书文字的时候,我体验都一种久违的清净和通透,以至于我只用了两天时间、在专注的情境中完成了阅读和摘录。可惜,以我的浅见,能略微懂得大师所言已经不易,虽然激动,但要静下心来将自己深切的感悟写出来,着实不易。所以,我只能尽量选用原话来表达我学习到的经典语句,或许别人的领悟会胜于我。
第一章 思考是记忆的运动
我们的大脑,在某个方向上出奇地自由,在心理上却严重残疾。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由每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贪婪、嫉妒、攻击性和对安全的追求所筑造。我们建造了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然后成为了它的奴隶。
从内在来讲,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和你是一体的,都身处悲伤之中。
没有记忆,思想就无法存在。
添加知识,也是在添加经验,而经验始终是局限的。思想更是局限的。
当大脑是在问题中受到的教育,那它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它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哪里有选择,哪里就没有自由。
第二章 学习倾听的艺术
思想和时间总是并肩而行,它们并非各自独立的两种运动。
声音和寂静之间没有分隔,它们是并肩而行的,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运动。
所有的时间都是现在。(时间对于学习一门技能、一门语言或一个技术上的学科,是必要的,但这种时间也许是完成错误的,也许是不真实的。)
我要如何结束思想和时间?——你做不到。
因为你就是思想和时间的结果。
造成我们生活支离破碎的原因,除了思想和时间,还有就是恐惧。
恐惧的根源就是思想和时间。
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或是恐惧,或是悲伤,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倾听,让它自己绽放。因为在绽放的同时它也在枯萎,不是先绽放,然后枯萎。绽放本身就是终结。
请学习倾听的艺术,当你倾听时,在那一刻,你没有问题,没有混乱。你只是在倾听,因此倾听的行动中没有时间的存在。
第三章 爱、悲伤和死亡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处于混乱中。这意味着矛盾——说一套,做一套;想的是一样,说的是另一样。
没有秩序,人类就必然会毁灭自己。
秩序是一种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造成这种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想着他自己的成就、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野心、自己的快乐。
各体性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体面的幻觉?
事实是:你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体,你的宗教、你的日常生活、你所受的制约让你相信你是个体。实际上,你就是全体人类,你并不是独立的个体。
全世界的人类都有各式各样的恐惧和各式各样的快乐,他们和你一样遭受痛苦。所以你和全人类共有同一个意识,你就是整个人类。
你的意识就是你。
但无论你在思考什么、想象什么,无论你的倾向、能力、天赋是什么,这一切都为其他所有人类所共有,他们和你完全一样,和你极其相似。
无论一个人多么理性,思想都是局限的。
你的意识,连同它所有的反应和行动,为全体人类所共有,因为每个人都经历着绝望、孤独、悲伤和痛苦,就像你一样。
我们作为个体,分裂了人类的意识,人为的塑造了秩序,因此我们生活在混乱中。
恨被人,最终恨的是自己。
我们明明必须遵循许多群体性的规则,我们却偏偏渴望个性、追求自我、向往自由,于是矛盾产生了,分裂产生了,冲突产生了。
当你认识到你就是全体人类——那就是爱。那么你就不会去伤害被人,你也不会去妒忌别人。
思想带来了快感,感官享受被转化成了快感。
欲望是快感的一部分,欲望的满足正是快感的本质。
欲望或许就是混乱的根源——每个人都想满足自己特定的欲望。
数百万年以来,人类无论身心都被困在欲望的陷阱中、困在欲望之网中。(我们没有谴责快感,就像我们也没有谴责欲望一样。)
分析和洞察是不同的。
我们观察欲望和它的起源,以及人类为什么会无休止地困在其中,可以发现:
任何形式的原理都是邪恶的,因为它与真理没有丝毫关系。
我们依靠感官感受来生活,它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当我们在感知的同时,思想会干涉我们的感知,它会主观地对我们的感知赋予某种形状。在这种干涉和参与中,欲望产生了。这就是欲望的起源,是思想干预感知,才产生了很个人的、主观的欲望。
学习并非仅仅是累积记忆。记忆是必要的,但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它不是一个积累过程。在学习中,你一直在运动着,你始终是清新的,并且绝不会记录。
戒律这个词来源于“弟子”,指的是正在学习的人。注意,是从观察中学习,不是训练和模仿,更不是遵守、控制、压抑、服从、追随。
戒律产生秩序,秩序会消减混乱。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无论身居高位或是一个愚昧的村民,都经历着巨大的悲伤。他也许意识不到悲伤的本质、美和力量,但是他像你一样经历着痛苦。
悲伤不仅仅是你的自己特有的悲伤,还有人类的悲伤。
悲伤若不终结,爱就无法存在。
悲伤是你自私自利的一部分,是你自我本性和自我中心行为的一部分。
神是人类出于恐惧、孤独、绝望以及对永恒舒适的追求而虚构出来的。
舒适是另一种形式的快感。
第四章 至福就在身边
所有悲伤的终结就是爱。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慈悲。
逃避是一种能量的浪费,即使对待的是痛苦和悲伤,学会与它共处,只静静地看着它,来或是去。
美是什么?美也许就是真理,美也许就是爱。
如果不理解美这个非凡的词的本质和深度,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遇到神圣。
当我们看到了一件无比鲜活、美丽又庄重的事物,在那一刻、那一妙、那高山的伟岸和无垠驱散了、消散了所有的自私、所有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了极其美丽的事物,那美本身就完全吸引了我们。也就是说,当自我、自私自利、自我的痛苦不存在时,美就出现了。
因为有自我就没有美,有自私自利就没有爱。
所以爱和美食并肩而行的,它们不是分开的。
天赋是在某个特定的方向上具有的天分、才能和天资,那是一种专门化,而专门化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过程。
什么是爱?
爱与快感、与感官享受毫无关系,爱不是思想的产物。所以它并不在大脑的结构之中,它是某种完全在大脑之外的东西。大脑在本质和结构上就是感官享受和神经反应的工具,而在只有感官享受的地方,爱是无法存在的。
记忆不是爱。
人类一直希望找到某种也许超越了时间、超越了所有思想的东西。这就产生了人类社会的宗教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的额《生命的所有可能》是一本智慧的书,在阅读它的过程中我时时停下来思考,很想与人交流,事实上根本做不到,没有人能和我分享这份因领会而产生的欣喜,因为它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也是很难让在我之外的其他人领会到的。
总之,它再次让我领略了思考的伟大,让我体验到内观禅修的实际意义,让我领悟到真理就在我的身边,一直都在,领悟到我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得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解脱的方法!只是,我没能用起来。因为凡夫强大的串习的缘故,我没能用起来。因为身在红尘流转中不能自拔的缘故,我不能用起来。这,大概就是“机缘”。
以佛理观之,红尘无烦恼,有的只是我们的贪、嗔、痴,是我们太过执着,学会放下,学会静静地等待、观察,一切顺其自然,一颗心何必辛苦!
世事无常,无我,自然无烦恼。
感恩大师的指点,感恩将文字印成书的人们,感恩将这本书送到我眼前的人们!
感恩遇见,感恩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