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有两座笔架山,因其山顶峰峦如“W”似“笔架”而得名,但沙柳的这座,远观唯有山顶的寺庙,却怎么也找不出神似“笔架”的感觉。
十年前去爬过,沙柳的笔架山海拔也就350米左右,但其山脊线陡峭的悬崖绝壁和山顶绝佳的视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次去时,山顶正在修建寺庙,“热情”的寺主邀请我们几个和施工的师傅们一起吃了个便饭,我们付了饭钱后依旧被寺主唠叨着进香和“行善积德”,执着化缘的精神令人无语。
初六,春节的最后假日,天气晴朗,是个登高、眺望海边的好时节,找个离县城近点,休闲些的地方,沙柳笔架山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传统长假,加上郊区自驾行,本次相约出行的人数迟迟未确定。上午8点半在徒步起点外黎村集结人马,海游来了三车10人,沙柳前王村10人,也陆续前来,一辆辆电瓶车、摩托车风驰电挚般及时赶到,那是驴友“环宇”7点半开始召集的左邻右舍们,一大早行动如此迅速,令我们这些海游街人汗颜。
二十人从外黎村后的机耕路徒步上山,有点浩荡。机耕路有些陡峭,不一会儿,队伍拉开了距离,越往上走,坡度越大,将近山腰,山路两边堆满了石板块,看来,这条路准备修建台阶了。
果然,行至山腰,前方即见明亮整齐的台阶步道一直通至山顶,山腰边有个小山头建了一个崭新的凉亭。站在凉亭,此时天空阳光始见,俯瞰大地河流房舍视野颇佳,忽觉紫气东来,正如石柱上的对联书写的一样:足登凉亭目有岚,身在画舫心无界。
在凉亭稍作休整后,我们拾级而上,远眺山顶,似有黄衣女子飘缈而下,心想:“这么早,哪位仙女下凡了?”等走近后,原来是两个熟悉的身影,结伴下山而来,我立即大喊一声:“梅老师好,师母好,新春快乐!”
梅老师是我的高中班主任,上学那会儿,很喜欢听他朗诵古诗词,那抑扬顿挫的样子配上其沉浸式的摇头晃脑,令人仿佛穿越到过去那“子乎者也”的年代,尤其是那首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至今背诵起来还有那“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伤感画面。
在他的影响下,我有些爱上古诗词,买了《唐诗宋词》,空闲时子乎者也地品味起来,之后,我被某人外送“孔夫子”好几年。
高中毕业三十年了,与梅老师也有好几年未见,老师两鬓的白发增添了不少,不过声音依旧宏亮,看来在黄衫师母的陪伴下精神不错。擦肩而过时,我建议他俩返程一起上行,然后从大周或曼岙下山,外黎那段陡坡有一定危险。老师夫妇商量后还是决定按原计划从外黎下山,“我会小心的,走过不少山了,问题不大”,梅老师中气十足,昂首下山。
告别老师,继续往上,我们在临近玉皇宫的山脊线边合影。这条山脊早年悬崖陡峭,毛草遍布,鲜有人问津,现在却俨然成景区线路。如果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靠时间演化而成,而这些旅游工程则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令人不得不赞叹。
有了这条游步道,登顶不再是难事,不一会儿,我们齐聚山顶玉皇宫享受阳光的沐浴。玉皇宫,故名思议,寺庙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山顶狭窄,庙也不大,但神仙的名头却不小,周边还有红旗召展。
我走进寺门,听得有人在里边咨询一个道士模样的老头,那老头自豪的说:“这个庙是我早前亲手建造而成,这里大帝很显,这里的仙水很好,这水来自二十年前山顶的雪水,很珍贵,还能治病呢”,这神态依稀是我上次见过的寺主,果然,见左右没人响应,就低声问我们这些驴友,“要不要吃饭,我们这里汤面炒糕都有。”
“现在午餐还早,赶路要紧。”我们告别玉皇宫和骄傲的老头,往大周村方向下山,那边的山路尽管没有建设游步道,也有一定的斜坡,但依靠老藤树枝的帮助,下山还是比较轻松的。
这一路,我和前王村的驴友一起,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83年前,沙柳还属于宁波宁海辖区,上中学要去一市,翻山越岭二十公里左右,走得快的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班车虽然有,两毛九分钱,却也舍不得花。
“我95年来到前王村,去三门县城赶个集,走堤坝小路,翻过海游岭,一趟也要个把小时呢”,见左邻右舍在回忆,驴友“环宇”也加入进来,她是哈尔滨人,在当地家具厂认识的前王男友,后来一路跟其至山东打工,最后回三门老家定居,“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她指的这个人就是一路紧跟着,拎着一袋干粮小吃,穿着粉色衬衫一脸憨厚笑容的中老年男子。
一生认定一个人,辗转“十万八千里”,入乡随俗,还真是不容易,“现在比以前更好了,儿子也二十出头,但愧对娘家人,尤其是最疼爱的老妈,她只有我一个女儿,而我却早早地离开了家。之后,她没有来过三门,没有跟我享过福。哎,也已经不在了。”一声叹息,“环宇”的思绪更远了。
“咦,你们看,这是二五五七年立的?我们穿越了?”队伍中,有人发现新问题,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到半山腰的仙人洞,这个问题是从洞前的牌匾上来的。
分析不出所以然,我们就带着疑惑,透过仙人洞往外瞧,人间,还真有点不一样。
从仙人洞下来,就到了山坡的观景平台,山脚下是水泥路和大城墙,上书两个醒目的“大周”,不觉令人联想起武则天的国号。穿过城墙,我们到达本次徒步穿越的终点站,一座新建的城堡——巡检司,凭栏处,远观沧海,抗倭历史和英雄戚继光,在眼前安静美丽的海岸线再一次浮现。
回首巍峨耸立的笔架山,和十年前一样,没什么变化,但上山的路、寺庙、山下的村庄、城堡都变样了,这旅途一起走过的、遇到的人也变化不少,忽然醒悟,十年已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
我们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间匆匆而行,忙碌而浮躁,蓦然回首,山还是那座山,但身边的人和事已然不同,有些人错过了,就是永别,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生的遗憾。
让我们走得慢一点吧,让灵魂跟上脚步,珍惜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和每一次聚散离合,如此,待下一次出发时,眼神里就会添几分坦然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