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两笔|疫情之下,居家之中,生命之上

此前,天气预报说这两天将大幅度降温,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厚墩墩的白雪,却是明晃晃的艳阳,少了一丝冬的凌冽,多了几分春的活泼。一早洗晒的时候,瞥见久未关照的多肉,顺手浇了水,中午就胖乎乎地回了精神,卖乖得很。这般心情,和阳台遮雨板上折射的日光一样,和屋内香薰机扩出的味道、音箱飘着的乐声一致,明媚、欢快,有些不自主忘了疫情还在。

去年,有部日剧,名为《风平浪静的闲暇》;今年年初,倒是意料之外地也拥有了一段超长待机的“惊涛骇浪的闲暇”。翻了翻日历,宅家差不多三个半星期,小福也一直跟在身边。听话的一家三口,取消了回乡和出游计划,除了单位值班、倒倒垃圾、取取快递,极少没出过门。既然不在前线冲锋陷阵,那就在后方守好小家、管好自己、过好日子。从最初的担忧、顾虑,到如今的平静、安定,这关上门来的“闲暇”,背负了多少勇士的固守前方、奔赴他乡。我们辜负了春节热闹的烟火,切不能再辜负了这一群群、一个个炽热的“忘我”。

居家一周时,富爸打趣:“这是不是和你当初坐月子差不多?”没抬头,回了他一句:“现在好多了,起码不用天天喝鲫鱼汤,催奶哺乳,也不用强制性卧床,禁止洗头洗澡。”他说:“妈妈们确实辛苦。”我说:“以前觉得是辛苦,现在觉得是庆幸。比起那些疫区的逆行者,一线的工作者,我们这叫甜蜜的负担,他们那叫坚韧的负重。”这恰恰是二月第一天,手账本这个月扉页上写着欧阳修的那句诗:“平芜尽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淡淡浅语,多少和那几日心境相称:屏幕尽是消息,捷报更在消息外。

“你的心向决定了你如何解读信息。”人们都在不停更的辟谣、曲线形的波动中翘首曙光,也在“卧室—客厅—书房”的“旅途”中想法子消磨时光。久未联系的友人,互道平安;无法团聚的亲人,隔空拜年;哪怕是平日里点头之交,这时候,也多了几分记挂。喜欢朋友圈转发的那段话:

等,新的开始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场疫情当作一个新的转机,去修复自己和社会。 

断离舍过去单一的逐利目标和方式,去追寻自己真正的渴望,问问你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你的核心渴望和生命议题是什么,不去逃避它,而是正视它,拥抱它。(对,我知道挺难的,我也还在路上) 

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结,愿意首先用善开始一段陌生的交流,比过去更珍视身边重要的人,更重要的是,相信这个社会的变化跟自己相关,用渴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态度去参与创造一个尊重差异、善意信任的社会关系。不是说,是去行动。 

我并不是说,个人幸福和事业成功有什么不对,而是可以并行另外一种参与式的、以爱和善意、尊重多元差异的社会关系。——三木

我写不出这样的深意,但我能读懂它。就像手握着眼前这大把“闲暇”的日子,每天也许就是起床、吃饭、带娃、就寝,但我不想把它重复过成1×n个日复一日,而是n个不一样的“每一天”。近日手边,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所著《被讨厌的勇气》,有几个观点正适合“当下”:

一句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正如2020无法重启,逝去的英雄也无法唤醒,无论是科比还是李文亮;只能往前走,面对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暂时改变抑或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深远影响,迭代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保持自我更新,为疫情后时代的到来做足准备,做好自己能做到的每件事。自我管理从来不分顺逆境,只有眼前。宅家的日子不要荒废,安排好时间,锻炼好身体,用自律换来头脑和心灵的自由。

第二句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小小的病毒,狡猾起来,可以让十几亿人禁足不出;小小的火星,嚣张起来,可以让十五万公顷森林化为灰烬,五亿动物惨死。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角度出发,说“人人都是伙伴”;整个人类又何尝不是命运共同体呢?我们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疼,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希望这一次,我们记住教训。保持平等合作的态度,学习与自然共处,学习与他人相处,学会自处自洽。

第三句是“人生是连续的刹那”。宅家三周半,二月也过半。无论日子是否单调,时间都无情地挥挥袖子不回头。盼复工、盼开学、盼重聚、盼胜利,现下能做的都只有等待。被动的格局里,暗藏着无数个主动。趁着这个“Gap Month”,与时间做回朋友,列一份计划,完成之前拖延不决的事,慰问久未谋面的朋友,修复损伤易碎的关系,好好珍惜每一个“当下”,不纠结过去,不焦虑未来。

想到年前有个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里,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常提到一个词——“信念感”。人生如戏,也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信念感,带领我们内心的“勇士”披荆斩棘,找到彼岸。回归生活,面对单调平淡的日子,我们有两种选择:在其中消磨斗志,或者成就信念。至少我是后者。我乐意把这段时间视为一座自我修行的神龛,把我粗糙的灵魂放在灾难的刀刃上磨砺,把我迟钝的身心摆在人性的光辉以及黑暗下重塑,获得能够“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以及能力。

过去的这些天里,富爸在每天的研究菜谱、烧菜洗碗中,成就了六年前恋爱之初他口中的那个“爱做菜”的自己,化身为居家好男人、中华小当家;福哥在每天的“半小时学习+半小时玩耍”模式下,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又长大懂事了很多。我自己呢?在和富爸的朝夕相对中,练习“课题分离”,以及如何用“存在标准”替换“行为标准”;在陪伴福哥的同时,保证见缝插针的看书、学习、手工、写作、画画、工作、运动、整理;在此中,找到了身心更紧密的平衡,潺潺而出的是一股自主成长的能量。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尼布尔的祈祷文

愿我们皆如是。愿大家都安好。修行和胜利,都在来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记两笔|疫情之下,居家之中,生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