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情

你会殉情吗?

不会。

--------题记

       第一次知道殉情这词,是干将莫邪的电影,具体名字记不清,只记得莫邪决绝地纵身跃入熊熊火焰中凄美又坚定的容颜。那时我十岁。

       后来年岁渐长,更多地接触诸如文学、影视作品之类,里面山盟海誓、缠绵悱恻、生死相随的爱情故事让我愈发认为只有殉情才是最能淋漓尽致表达爱的方式。于是在我对爱情没有概念的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罗密欧与朱丽叶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我爱情观的模板和向往,甚至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作人生信条。只是在时间的涤荡中,我渐渐忘了青春时期热切追求的精神圭臬。

     今晚在阅读《都市一无所有》中名为《请赐予我们安宁》这篇短小说时,作者对女主情感状态的描写,让我想起了那久违的念头。即将步入老年的女主失去深爱的丈夫,她会坐在雪松下的长椅上思念丈夫,泪流满面,也会沐浴在爱琴海岸的晚霞中回味与丈夫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研究柏拉图术语学的老师,她拥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与男主同游名胜古迹,并住在同一个房间。故事到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对女主的感情状态产生了兴趣,既然她爱丈夫入骨髓,是什么支撑她度过失去挚爱的余生?为什么不殉情呢?

       脑海中闪过《倚天屠龙记》里殷素素殉情的场景,带着疑问找了十个人问同样的问题:

---你会殉情吗?

---不会。

      毫不意外地,均是否定的答案,原因多是有其他的家人要照顾。

     有点失望,可又觉得这是情理之中的事。现代人背负太多,好像很难将自己的感情纯粹投放在一人身上,即便另一半去世,大多数人会选择重新寻找伴侣,可能那些情话也会对新伴侣再说一次。想到这里,心情复杂,古人殉情得是要多坚贞多勇敢才能抛下所有,放弃享受生活结束自己的生命追随另一个人而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古诗词读起来也情真意切,回味无穷。我好像陷入对古人的艳羡中无法自拔,就单说爱情,他们比我们更至死不渝。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终是书里的美好而已。

       并不是说现代人就是冷漠的,社会发展到如今地步,早已不是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情景。便捷的沟通方式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也丰富了彼此的感情。我们会沉浸在失恋的苦痛中,也会很快就振作起来;我们有更多想要保护的对象,也有自己的梦想想要实现。心底留给爱情的角落,很小很小。这没有对错,只是个人选择罢了。

       所以小说里的女主悲痛欲绝却没有随丈夫而去,仍然四处旅游去触碰世界的温度,可能是因为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吧。比起结束生命,带着丈夫的遗愿与祝福活下去直到生命尽头好像更是双赢的结局。

      殉情,是个遥远又震慑人心的词,我可能永远不会感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