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产品分析

本次内容旨在以优秀模板为例,独立完成一份产品分析,以全面了解其过去,剖析其当下

前言

本文试图从拼多多的历史沿革、产品定位与发展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并对其之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 (1)拼多多的产品定位?

  • (2)拼多多产品版本变化?

  • (3)拼多多当下产品进展?

拼团这种购物模式我们并不陌生。以人多凑单多买的形式倒逼商家让利,早在电商出现以前我们就游刃有余:买菜的时候在同一个摊位买了白菜、萝卜、笋,让摊主便宜一些;跟姐妹一起逛街,一起在一家店买了衣服,让店家便宜一点。拼多多以C2B的社交电商来定义自己,我猜想大概也是人多凑单像是下游经销商拿批发价的感觉。
当年百团大战的时候,虽然也是打着拼团的名义,但都是统一拼团价,一人也能团,并没有这种“因买的多而价低”的体验。但在拼多多上有明显的感觉。拼多多是2人团模式,一人也能买,但相比两人团购明显会贵很多,两个价格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倒逼用户拼单分享,形成一种“团购就赚了的感觉”,这种“赚到”的购物心理的把握非常精准。


拼多多下单界面

另一方面,对被分享人来说,有三个理由让他成功下单:
1、价格便宜——价廉
2、朋友推荐(他也买了,靠谱)——物美
3、操作方便(输入姓名、电话、地址,即可微信支付)——方便

说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

拼多多的产品定位

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单,以低价购买优质的商品。其中,通过社交分享形成的购物行为,形成了独特的社交电商

哪些人是拼多多的用户

有一个人总结的我觉得挺好,是知乎某用户总结的,我这里回忆着归纳一下
拼多多有三类用户
1、只有微信没有淘宝的用户
2、有淘宝没养成使用习惯的
3、部分淘宝用户
看起来好像人并不是很多
最近数据是微信目前10亿用户,淘宝 京东 拼多多月活如下


电商用户量比较

10(微信)- 4.5(淘宝)=5.5亿(拼多多)
从人口数据上看,拼多多还有很大的用户增长空间。

核心逻辑

核心逻辑

功能结构

功能结构

拼多多的版本变化

此处引用别人的整理节约时间,出处不可考,可参看水印


迭代详情.png
迭代总结.png

图里没有的,我又去酷传上整理了最新的,从下往上看。#太长不看#


最新版本更新2

最新版本更新1

总的来说,拼多多围绕拼团这一功能一直在丰富细化,反推其产品功能优先级考虑为:
1、核心功能(拼团)完善
2、增加用户购买动力
3、丰富商品品类

拼多多的当下产品情况

用户评论

近3个月负面词汇.png

数据来源:企鹅风讯

初看负面口碑词,枯燥繁琐抓住了我的眼球。进一步查看具体评论后发现,这两条毫无价值,都是刷的。
把所有口碑词都浏览一遍后,留下相对有价值的是这些:


image.png

关键词解析

有问题:

有问题.png

主要是商品质量问题

不好

不好.png

反应的问题也是商品质量

错误

错误.png

这里有主观错误也有系统错误,系统错误是可以修复点

太慢

太慢.png

这里主要是物流的问题

恶心

恶心.png

总结上述的用户差评,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存在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产品质量问题
2、物流慢的问题
3、引起用户反感的运营活动

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探讨的是这一个问题:
为什么用户对线上购物的价值和线下购物的价值认知不一样?
如果用户对产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他应该就能明白,1块钱能买到的纸巾是什么样的。但是用户在拼多多下单以后,内心期望能拿到的是像3块钱才能买到的纸的。正是因为有这种非理性认知,才会造成拼多多那么多人嫌弃它质量的现状。
这里分为探讨两个问题:
1、人们的购物行为在线上和线下的差异
2、如何去该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从顾客的行为角度出发,线上和线下的购物最直接的区别是,先付钱再看到货还是先看到货再付钱。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区别呢?

  • 线下:我们直接就能看到货物,对货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且能客观给出两种纸的价格差异,1块钱的纸和3块钱的纸一眼就能看出差别。
  • 线上:我们是看不到真实货物的,而任何商品的示意图经过PS甚至直接是拿了别人的图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只能大概知道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唯一确定的是价格,1块钱。我们对真实商品的概念会受到促销活动的影响。
    举例来说,以下3种商品需要用户付出的都是1块:
    1、秒杀的纸巾,原价8块,秒杀价1块
    2、没做任何活动的纸巾,原价1块,现价1块
    3、打了折的纸巾,原价3块,折后价1块
    请你给以上3种纸巾的质量排序
    正常心理排序是否为 1>3>2

商家如果在进行秒杀的时候给出了2的质量的产品,必然会招致差评。因为用户在付出1块钱的时候对商品的价值的预期远高于1块。

那么来到第二个问题,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每个用户的心理状态不同,我认为改变用户认知是一件及其费力且难以达到的事,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升级产品质量,如果难以做到如此低价,则应该逐渐提价。

第二个问题是物流问题
拼多多的发货时间听说为48小时,现在好像延长到了7天,但是仍给人一种速度很慢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我下单了一个水果,两天仍然没有发货。水果这种商品现在大多以生鲜供应链配送,对于买了这一商品的人来说,等待商品的耐心会更短,因为对它的耐心是与盒马、永辉等生鲜配送速度相比较的。虽然是一个特殊品类,但我相信这一块的GMV贡献占比并不少。
其次是我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在淘宝下单以前,我都会询问商家是否能当天发货,而在拼多多,由于这种拼单的形式,我被这种拼单降价的信息强烈吸引住,占用了大量的认知资源,徘徊在“是否要占这次便宜”的选择中,而并没有注意到可以询问商家。这是拼多多强势的一点,它改变了用户习惯的网购路径。
第三,这里又要说到在拼多多买东西的购物节奏,很明显是比较快的。用户的心理节奏会延续到物流上,认为物流也会非常迅速。如果此时当天就有发货的物流信息,对用户来说就是一个强反馈,而如果隔天发货,会让用户的节奏降低,再隔天还不发货就会引起用户反感。所以这也是拼多多的这一种促消费手段的副作用。

相较于这种节奏感带来的立即下单优势,物流慢并不是一个很紧迫的体验需求,从产品层面考虑并不用马上改变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拼多多产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