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微微笑的蜗牛,。
这个系列的文章,我们将来动手实现一个小型的 Lisp 解释器,使用 Swift 编写。至于写解释器的缘由呢,是因为前些天看到一篇国外的文章,里面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如何编写自己的 Lisp 解释器。以前也没有弄过这方面的东西,出于学习的目的,读完文章后,动手实践了一番。
说起来,只读文章和动手写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在读文章时,你会发现大概思路我都懂了,但是细细一想,对有些小细节如何实现还是有点疑惑;而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得去弄清楚每个细节(不然就是照抄代码了),从中会发现一些意外并令人惊喜的点,甚至突然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比如 lambda 的实现,它是一个匿名函数,那如何实现在声明后就立即调用的呢?这个点其实有点困扰我,因为我在实现代码中并没有看到直接调用。后来仔细一调试,才发现其精妙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这段旅程吧~
LISP 简介
Lisp 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其全称为 List Processor
,它是一种函数式编程语言,该语言的主要数据结构就是 list
。现在由它也衍生出了很多变种,比如 Common Lisp、Scheme 等。
Lisp 中开创了一些先驱概念,比如 REPL
,读取-求值-循环输出。我们的解释器就构建在该模型之上。
Lisp 的代码组成很简单,只包括 (
、)
、字符
三种类型。它由原子 atom
或者列表 list
组成。
- 原子:包括符号和数值,比如
"hello"
,2
。 - 列表:用
()
表示,内部可有 0~n 个表达式,也可以嵌套列表,比如"(a b c)"
,"(a b (c d))"
,表达式之间用空格隔开。
另外,函数调用也是列表形式:
// f 是函数名,a, b, c 分别是三个参数
(f a b c)
接下来,我们会根据 MicroManual-LISP 的定义来实现它。不过,也不是全部。先来看看 Lisp 中定义的操作符。
操作符
quote
- 定义:
// 返回 x
(quote x)
- 说明:取出数据 x。如果 x 是表达式,x 的值无需计算,原样返回。
atom
- 定义:
// 当 x 是 atom 或者是空 list 时返回 true;否则返回空表 ()
(atom x)
- 说明:判断表达式是否是原子。若是
atom
或者是空列表()
,则返回true
;否则返回空列表()
。
equal
- 定义:
// 判断 x,y 是否相等
(equal x y)
- 说明:判断两个表达式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返回
true
;若不等,则返回空列表()
。 - 举例:
// true
(equal a a)
// ()
(equal a ())
car
- 定义:
// x 是一个列表,返回第一个元素
(car x)
- 说明:取出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x 必须是
列表
。 - 举例:
// 结果:x
(car (x y))
cdr
- 定义
// x 是一个列表,返回除第一个元素外,其余的元素组成的列表。也就是剔除掉第一个元素
(car x)
- 说明:返回列表中除第一个元素外,其余的元素组成的列表。注意参数必须是
列表
。 - 举例:
// 结果:(y z)
(car (x y z))
cons
- 定义:
(cons e list)
- 说明:将元素
e
和list
组合起来返回新的列表。注意:第二个参数必须是列表。 - 举例:
// (x y z)
(cons (x) (y z))
cond
- 定义
// p、e 为表达式
(cond (p1 e1) ...(pn en))
- 说明:对参数中的 p 逐个求值,直至返回 true,此时计算 e 的值后返回。
具体操作为:
- 首先对 p1 求值,如果为 true,则计算 e1 的值返回;否则继续求值 p2。
- 若 p2 的值不为 true,继续求值 p3,以此类推,直至到 pn。
- 若没有满足条件的 p,则返回空列表 ()。
- 举例
// second
(cond ((equal a b) (quote first)) ((atom a) (quote second)))
计算步骤如下:
- 首先对
p0 = (equal a b)
求值,两者不相等,返回()
。 - 然后继续对
p1 = (atom a)
求值,此时返回true
。那么计算对应表达式e1 = (quote second)
的值,结果是second
,然后将其返回。
lambda
- 定义
// v1~vn 是参数,它的值会被 e1~en 替换,e 是函数体表达式
((lambda (v1 ... vn) e) e1 ... en)
- 说明:lambda 用于定义匿名函数,注意匿名函数是会立即执行的。
(v1 ... vn)
是参数,e
是函数体表达式,e1 ... en
的对应参数的值。
在计算 e 表达式时,参数会被替换为具体的值,也就是 v1 = e1,...,vn = en
。
- 举例:
比如下面这个函数:参数为 x
,函数体为 (car x)
,传入参数值为 (c a b)
。
// 结果 c
((lambda (x) (car x)) (c a b))
将参数值 (c a b)
带入 x
,那么最终计算的表达式为:(car (c a b))
,结果为 c
。
defun
- 定义:
// v1~vn 是参数,e 是函数体表达式
(defun test(v1 ... vn) e)
- 说明:表示方法定义,跟
lambda
很类似。只不过它有方法名,需主动调用。 - 举例:
定义 test
方法,带有一个参数 x
:
(defun test (x) (car x))
调用 test
方法,传入 (a b)
:
(test (a b))
REPL
全称是 Read - Evaluate - Print Loop
,读取-计算-打印循环。
其模型如下图所示:
我们将按照这个模型进行实现,其中最重要的两步为:
-
Read
:读取输入的代码,提取 Token,然后解析为抽象语法树 AST。 -
Evaluate
:计算表达式,返回结果。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来介绍 Read
的实现。
Read
又分为两步:
-
词法分析:
Tokenize
,也称之为「Token 化」。将代码解析为一个个的 Token,输出 「Token 列表」。由于 Lisp 中只有三种符号:
(
、)
、字符串
(字母+数字),那么 Token 的取值也很简单,只包含这三种。 语法分析:Parse,将上一步得到的 「Token 列表」进行结构化,输出 AST。
数据结构定义
由于 Lisp 代码就是各种表达式,而它仅仅只有 atom 和 list 两种类型,且 list 内部可嵌套。那么它的数据结构相对简单:
// 表达式定义
public enum SExpr {
// 原子
case Atom(String)
// 列表,可嵌套
case List([SExpr])
}
Tokenize
识别输入代码,将其分割为一个个的有效 token。上面我们说过,token 只有三种类型,可用枚举来进行定义。
enum Token {
// 左括号
case pOpen
// 右括号
case pClose
// 字符串
case text(String)
}
而解析 token 的过程,只需逐个遍历每个字符进行处理。
遍历过程中,只会有如下几种情形:
-
'('
,此时添加pOpen
到 token 列表。但要注意
(
前面还可能存在字符串,比如cons(B C)
,此时需将字符串cons
作为一个字符串token
添加到列表。// "cons(B C)",当遍历到 ( 时,cons 需作为一个 token if tmpText != "" { res.append(.text(tmpText)) tmpText = "" } res.append(.pOpen)
-
')'
,此时添加pClose
到 token 列表。同样注意字符串处理,比如
(B)
,当遇到)
时,需添加字符串B
到列表。// "(B)",遍历到 ),B 作为一个 token if tmpText != "" { res.append(.text(tmpText)) tmpText = "" } res.append(.pClose)
-
' '
,空格是分隔 token 的标记,多个空格只会被看成一个。当遇到空格时,说明可能有 token 定义结束。这里主要用于处理字符串 token。
// "A B",遍历到到 A 后面的空格,A 作为一个 token if tmpText != "" { res.append(.text(tmpText)) tmpText = "" }
-
其他就是字符了,逐个累加字符。在上面三种情况中,将其添加到 token 列表。
tmpText.append(c)
经过这几种情况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 token 列表。
举个例子:"(a b c)"
,得到的 token 列表为:
[.pOpen, .text(a), .text(b), .text(c), .pClose]
Parse
接下来是进行 token 列表的解析,将其结构化为 AST,其实也就是转换为上面定义的 SExpr 的结构。
最主要的就是列表左右括号配对处理,内嵌列表的递归处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代码:"(a b c)"
,转换为 AST 后,应是如下结构:
.List([.Atom(a), .Atom(b), .Atom(c)])
如下图所示:
再看一个嵌套的例子,比如代码:"(a (b c))"
,转换为 AST 后,结构如下:
.List([.Atom(a), .List([.Atom(b), .Atom(c)])])
如下图所示:
那么看起来规则挺简单的,遇到 list
,将其变为 .List
;遇到 atom
,将其变为 .Atom
。正所谓是,逢山开山,遇水淌水。
总结一下转换规则:
- 对于列表
list
,转换为.List(xx)
; - 对于原子
atom
,转换为.Atom(xx)
。
那么如何实现呢?
在遍历 token 时,只有如下三种情形:
当遇到
.pOpen
,也就是(
时,说明是列表的开始,初始化一个空列表.List([])
作为父节点,继续递归处理其后的token
列表。-
当遇到
.pClose
,也就是)
时,说明是列表的结束,返回配对()
组成的表达式。此时会回到
.pOpen
后续逻辑的处理,因为是递归函数的返回。将表达式添加到「当前上下文的父节点」中,然后继续往后遍历剩余token
。 当遇到
text
时,转换成.Atom(text)
,添加到当前父节点即可。
解析过程如下所示,其中 parser
表示解析函数。
// 入参:token 列表,父节点
// 返回参数:剩余 token 列表,子节点
parser(tokens, parentNode) -> (remainTokens, node)
举个例子,比方说:"(a (b))"
,tokenize
之后的结果为:
[.pOpen, .text(a), .pOpen, .text(b), .pClose]
其解析过程如下图所示。PS:为了表示方便,图中直接使用了字符串,而非 token。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 SExpr 的结构,图示如下:
到此,Read 的过程就结束啦,相关代码可查看 github 。
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词法分析生成 token 列表、解析 token 生成 ast,最终得到 SExpr 的结构。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 SExpr 结构进行计算,也就是 evaluation 的过程,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 https://www.uraimo.com/files/MicroManual-LISP.pdf
- https://www.uraimo.com/2017/02/05/building-a-lisp-from-scratch-with-swift/
- https://github.com/silan-liu/swift-lisp/blob/main/SwiftLisp/Read.sw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