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小菠(1964-),女,河南沁阳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本文摘要:小说虚构世界中的人物都是残疾的、病态的,可笑而缺乏尊严的。在不幸、灾难、孤独、屈辱的生活面前他们是逆来顺受地被命运驱使的木偶人。小说中充满了“死亡”景象。这一方面指涉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灾难的深重;另一方面更指向了大写的“人”之死亡,精神的死亡,指向了人的个性和主体意义的丧失。小说中的人是无声的、失语的,像道具一样无声无息地被纳人到“我”的讲述话语系统中。为了突出人的非人状态,作者在对人物的描写上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段。小说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拼贴画”,一种碎片艺术。碎片形式解构了传统小说的历史性结构而呈现一种共时性布局。小说文本呈现了一个由随意性、偶然性和破碎性支配着的世界。
关键词:《一条像你一样的河》;非人;碎片艺术;停摆世界
序言
卡尔加利,北美洲中西部一个四季都飘雪的小城。这让笔者立即联想到川端康成的《雪国》。但很显然,小说《一条像你一样的河》不是要表现虚无的美和美的虚无,而是标定了这是一个异于日常生活图景的虚构的艺术世界。作者是要借助于这样的一个远在天边的小城,一个陌生而新奇的环境,讲述一种“异样”的人生。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一
卡尔加利的自然环境也许还可以说是美的。贯穿城市的河流,公园,广阔的草原,麋鹿,四季飞雪。而且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嘈杂、喧嚣,是远离世俗政治的边缘地带。然而,这洁白、偏远、清净的小城却不是什么“世外桃源”。生活于其间的人们都是残疾的、病态的,可笑而缺乏尊严的。
威利,流浪汉。在小说上篇叙事中是比较重要而占较多篇幅的人,一个口齿不清的老人(70多岁)。在小说中他总是晃动着“背驼得像一弯下弦月”,“弯曲得像虾米一样”的身影;邻居家的母亲是痴呆症患者,瘦弱不堪的“虾干”形象;杰夫的前妻成了癌症患者;安娜自小就是一个忧郁症患者;玛丽因过于肥胖而有严重的心脏病;安妮六岁时,随着父母来到卡尔加利,一到那儿就遭遇车祸压伤了腿;老料,卖肥料的商人,因替人翻院儿,腰已直不起来了;老甲,在唐人街的一棵树下,抠掉落在面包上的乌鸦屎继续吃,还不停地用手在树干上抹着鼻涕;汤姆“每天穿着一条硕大的背带裤。……他身上那件格子衬衫,胸口永远有着一滩蓝莓饮料颜色,远远望去就像一张密西西比州的地图。他的肚子鼓得圆圆的,感觉随时要炸了。”(作品,P185)他总是坐在自家门口那条窄小的回廊前,常常鼾声如雷,永远都睡不够。
卡尔加利的居民们来自世界各地,欧洲,美洲,亚洲。都是一些普通人,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或者说都是一些边缘人。他们在这里活,在这里死,孤单、寂寞,无声无息,就像深秋树上的一片片树叶,随风飘落。生活给予的多是不幸、灾难、孤独、屈辱,而人们则是逆来顺受地被命运驱使的木偶人。
邻居家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人生为她留下的唯一记忆,就是她的丈夫对她的欺凌。她一生生了五个孩子而骨瘦如柴。她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就是把她的丈夫卖到妓院去;玛丽,是“我”来到卡尔加利的第一个邻居,过了四十还单身,每天种植花草,过着残缺而寂寞的人生。玛丽的父亲十年前中风而常年卧床康复中心;索菲亚的丈夫死于二战。在卡尔加利,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很少有人看到或想起索菲亚;汉斯与安娜都来自于斯特拉斯堡。他们的祖父都死于二战期间。但安娜的祖父是犹太人,而汉斯的祖父是德国军人。汉斯和安娜的爱情不被安娜父亲接受。安娜自小就有的自闭症日益严重。不久,安娜在卡尔加利失踪;老料苦心经营,赚到一点儿钱后,到处找妓院,在与妓女的疯狂做爱中感到一种满足;埃尔顿,画家。年轻时,喜欢沙莉。但沙莉嫁了莫里。直到莫里病逝,沙莉的父母去世,他们才又走到一起。这时的埃尔顿已经五十岁了;丹尼尔,二十年前“我”在国内的邻居。在卡尔加利,我们依旧是邻居。他是“我见过的最不合时宜的人”。他常常在半夜失眠而坐在地下室长时间反复听一首老歌。邻居们都疏远他,而“我们”成了朋友。可“我们在一起时又基本不说话”(作品,P191)。丹尼尔喜欢帕斯,喜欢加缪,喜欢读格斯的小说。他与动物的关系远比与人类亲近,他写过的唯一一首诗是写给一只流浪猫的;艾娃,年轻时被评为得克萨斯最美小姐。“牛仔”是斗牛士,和艾娃在一起后就不干了,现在一天到晚就是吃和睡;怀特,是一名医生。年轻时整日忙于工作,一直单身。直到退休后去环游世界,在加拿大北部的一个小镇,爱上了超市的收银员,婚后定居卡尔加利。可后来怀特医生年轻的妻子还是跟一个从加州来班芙旅行的小伙子跑了;而“我”是一个旅居卡尔加利的中国大陆人,形单影只,和一个叫“桃子”的女子相爱。但“桃子”是有家庭的,只能偶尔与“我”短暂相聚。在“桃子”获得自由,决定与“我”永远在一起时,却在卡尔加利的那场洪灾中永逝。……
小说的文本世界中还充满了“死亡”景象。在卡尔加利,死神说来就来,频频光顾,如影随形。死亡,成为卡尔加利的无妄之灾。
尼尔,曾经是一名荷兰海军军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小说中,这个人物出场不久就在一家养老院中去世。他的妻子是两年前在养老院离世的。
接着是“我”朋友的父亲去世。
“我“的一个邻居在超市的枪战中死去。
邻居杰夫的父亲突然死亡,接着他的前妻患了癌症,最终病逝。
李先生的妻子一出场就去世了。他的西班牙情人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儿子一出生就死了,情人也死了,李先生最终自杀。
小菊的丈夫在他们来到卡尔加利的第二年春天,钓鱼时被淹死。
玛丽死于一次疯狂的做爱。
米博士在妻子蓉儿分娩之夜的车祸中死亡,蓉儿产下一子后亦死亡。
流浪汉威利被巴士撞到,死去。
丽莎和“诗人”在河里做爱,被河水冲走。
怀特医生突发心脏病,死在了路灯下。
小说在结构上分为上、中、下三篇和一个尾声。上篇以旷日持久的大雨洪灾带走卡尔加利许多人(包括“桃子”)的生命作结;中篇的最后以“死亡”为题,并写道:“我发现我写过的那些人一个个都已死去,或正在死去,我感觉从未有过的沮丧。”“在床上翻来覆去时我能嗅到雨中死亡的气息”(作品,P188)。
很显然,几乎无处无时不在的“死亡“,一方面指涉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灾难的深重;但另一方面更指向了大写的“人”之死亡,精神的死亡,指向了人的个性和主体意义的丧失。这体现出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人物既不是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也不是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格”,而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影”。正如先锋小说作家余华所说:“我并不认为人物在作品中享有的地位,比河流、阳光、树叶、街道和房屋来得重要。……都只是道具而已。”
二
为了凸显人的主体性的彻底丧失,小说在叙述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开拓。这首先表现在人物的失语状态。小说中没有人物间的对话场景。
小说通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固定的视角。“我”,一个卡尔加利的旅居者,卡尔加利社会与人生的观察者、记录者。“我”的叙述之外,其他人物都基本上是一种失语的状态。
后现代主义作家的语言观迥异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也不同于现代主义作家。创作实践中,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人物语言技巧上不断地花样翻新。在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和《秃头歌女》中,人物的语言已然是迥异于西方传统文学的。
这一方面表现在人物自身的语言是断裂的、无逻辑的、自相矛盾的。在《秃头歌女》第一场中,史密斯先生惊奇地发现报纸上登着熟人博比·沃森的死讯。史密斯太太问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史密斯先生回答道:
“他去世已经两年了。我们参加他的葬礼已经一年半了。人们谈起他的死已有三年了。可怜的博比,他去世已经四年了,尸体还有热气。真是具活僵尸。他是多快活啊!”
谈起博比太太的长相,史密斯先生认为,她相貌端正,可是也谈不上美。她个子太高、身材太壮。可接着又说她的相貌并不端正,但她是很美的。她个子太小,身材太瘦。
同一个人同一时间的话语(判断)是完全相反的,前后矛盾的。这指向了在西方后工业社会中,人在现实生活中判断力的丧失。亦即人之主体性的丧失。
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对话成了自说自话,是不具有语言传统的交际功能的。在《等待戈多》中,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之间的对话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它隐喻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隔膜以及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孤独的现实境况。
而在曹宇的《一条像你一样的河》中,比荒诞派戏剧更进一步,人物都是无声的、失语的——人已失去了自我表达和与人沟通的欲望和企图。人物像道具一样无声无息被纳入到“我”的讲述话语系统中。人与人之间是无交流的。稍显例外的是,小说中的流浪汉威利是试图有所表达的。而“每次他都会口齿不清地对我说很多我听不懂的话。”(作品,P10)“威利含糊的口音让我至今都搞不清他的名字究竟是威利还是威廉。我也从没听清他的往事里有着怎样的风流和倜傥。”(作品,P11-12)
在卡尔加利,即使是朋友、恋人、夫妻之间都难有有声语言的交流。
丹尼尔与“我”二十年前在大陆就是邻居,在卡尔加利,“我们”依然是邻居,并且是朋友,可两个人坐在一起也是无话可说。
马克和薇拉两个恋人之间的交流则是十分怪异的。
“他们在网上认识一个月后就搬到了一起。那时他们经常在网上聊上一整天,甚至整夜整夜地聊。搬到一起后他们还是各自在手机上聊。他们的家平时安静得可以听得见掉针的声音。除了在床上做爱和晚上睡觉的时间外,他们在客厅,在卧室,在餐桌上都拿着手机交流……他们用手机交流的速度比说活来得更快更方便。”(作品,P206-207)
埃伦,马克的父亲。喜欢写歌、弹琴、唱歌。尽管他有家,有妻子,有儿女,可却无以安放自己的灵魂,像丹尼尔一样,常常半夜失眠。有时他干脆离家去远游和漂泊。
人物的失语和无交流状态更为深刻、也更为有效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的迷惘、孤独、卑微的惨淡处境。卡尔加利的世界太安静了,“鸦雀无声”,只剩下了雪落的声音。而“鸦雀无声”也许是最可怕、最可悲的现实
为了突出人的非人状态,作者还在对人物的描写上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段。例如,凯文被形容为“火烈鸟”。“人们看见凯文迈着细长的腿一路狂奔,奔跑的样子就像湖面上的火烈鸟”(作品,P68);朋友的母亲是“虾干”;而玛丽和她的父亲则是“南瓜”。“玛丽和她父亲一起,一动不动地坐着,看着窗外那截白桦树干。……玛丽的父亲比玛丽还胖,玛丽坐在她父亲床边时,就像万圣节时玛丽家花园门口放着的一个加州南瓜和一个日本小南瓜。”(作品,P72-73)怀特医生“在雨中飘摇的样子就像对面玛丽家灰色的屋顶上被风雨卷落的一片枯叶。”(作品,P144)“家长们穿着冬衣像散落的石头一样围成一圈。)(作品,P99)“李先生歪着头睡着的样子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古董”(作品,P47)等等。
人的物化状态还表现在人物行为的机械重复上。安娜,歌手,弹吉他,每天弹同样的曲目。之前,在弗洛伦萨广场上弹奏,每天吃同样的食物。现在,在卡尔加利亦是如此;丹尼尔常常在半夜失眠而坐在地下室长时间反复听一首老歌;汤姆“每天穿着一条肥大的背带裤,坐在他家门口那条窄小的回廊前,胸口永远有着一滩蓝莓饮料颜色,远远望去就像一张密西西比州的地图。……(我)每次走过回廊时他都睡得鼾声如雷。一直到感恩节结束。”(作品,P185-186)
⋯⋯
三
小说《一条像你一样的河》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拼贴画”,一种碎片艺术。小说由146个叙事板块组成,冠以小标题作为边界。每一板块由一到若干个小节(段落)组成。段落与段落之间断开,以空行的方式。相邻的板块之间常常没有时序,没有关联,更没有因果逻辑关系。因而各板块的叙述位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一板块中的段落之间,也未必有关联。小说的叙事结构形态是不同人物的人生碎片的散乱聚合和拼贴。
小说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情节,也没有什么核心人物,不追求完整的情节,也不追求对形象的塑造或性格刻画,人物的人生的呈现都只是局部的、片断的。
在小说的大约五十位人物中,有一部分人物属于刚刚登场就永远消失的类型。山姆、福根、彼特、亨特等,他们的人生在小说里只有一个片断(一个段落甚至不到一个段落),一个漂浮的碎片儿。
关于福根的人生碎片只有一百余字,而且没有成为独立的叙事单位,而是随意地镶嵌在弗兰克和安蒂、江西老表的房子、莫尼卡和她的男友的故事之中,共为一个段落:
……他(弗兰克)的头发每次都是湿漉漉得像刚从沼泽地出来。福根的父母来自南汇的乡下,福根是他们来加拿大后生的第七个孩子,每次福根换牙时掉了牙齿,他的父母便让长得十分矮小的福根努力把掉落下来的牙齿往屋顶上扔。福根就像一只发僵了的馒头一样不停地在地上弹跳。最长的一次竟然扔了三十七次才把牙齿扔上了屋顶。之前的江西老表的房子又新搬进了一家河南人,……。(作品,P124)
彼特的人生,在小说里只占了一个段落,不到两百字。亨特、山姆的人生也都只有一个碎片儿,一个段落。
上述这类人物以外,小说中更多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似乎较为复杂而占篇幅更多。小说则将此类人物的片断人生分为若干个更小的片断穿插在其他无关的事物或人物的叙事之间。
安娜与汉斯的人生故事被分为两个片断。在这两个片断之间,作者插入了“我”朋友母亲的故事及老兵节和索菲亚的故事片断。
弗兰克与安蒂的爱情故事被拆分为前后三个片断。a.安蒂的丈夫是一个卡车司机,常年在外。安蒂与弗兰克产生恋情;b.弗兰克住进了癌症中心,他很想去南极看企鹅;c.弗兰克病逝,把房子留给了安蒂。安蒂的丈夫对妻子的外遇回应以沉默,但此后彻底消失。安蒂带着弗兰克的骨灰去了一趟南极。在弗兰克与安蒂的故事之间,先后穿插了福根、莫尼卡和其男友、阿龙、阿洪、“我”的倒霉遭遇、亨特、怀特医生的故事片断。
“我”和桃子的感情关系在小说叙事中是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但被拆分为五个以上的片断,散落隐现在小说的不同叙述位置。
“拼贴画”叙事结构中的所有板块儿和片断无法拼凑为一体,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一个中心,也就失去了一个圈定范围的圆圈。因此碎片形式其实是一种开放形式。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述结构。即解构了传统小说的历史性结构而呈现一种共时性布局。
碎片所呈现的是“混乱”,是“不连贯性”,是与中心分离。正如一位中国当代学者说:“叙事的社会本质在于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叙事的内容与方式都体现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特征”。后现代主义作家“似乎接受一个由随意性、偶然性和破碎性支配着的世界”,而他们所信奉的“一条与对世界的这种看法相一致的基本构成原则,是‘离开中心’原则。”
“反意义”、“反文学”和“大众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特征。其中,“反意义”是因,“反文学”和“大众化”是果。在小说的后记,作者说道:“在时间的长河里,我只是一个庸俗的虚无主义者,忧伤,极端而无助。”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影响着小说在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的特殊呈现。
卡尔加利,一个虚幻而真实的世界。一个静止的世界。一个停摆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曹宇.一条像你一样的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余华.虚伪的作品[1]上海文论,1989(5)49.
[3]傅希春,陈应祥,刘洪涛.外国文学名著选介: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4[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佛克马,伯顿斯.走向后现代主义[M].王宁,顾栋华,黄桂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选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