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与学读书写作站:肥隼读西游之一——那短暂且漫长的五百年


标题中五百年,不是“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五百年。而是《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的五百年。

威廉·莎士比亚曾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辛弃疾作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心境不同,对观事物得到反馈的再认识也有所区别。

近期读西游,刚阅罢酣畅淋漓的大闹天空,没过几页,大圣便心甘情愿仿佛换了一人一般,陪唐僧走上取经之路。性格、思想、情绪、信念转变之快,快到好像既在情理之中,又仿佛缺些什么。

对于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虽然看到了大圣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但看到这转变仿佛又是在一刹那便完成的。

对这完成转变的过程的理解,各位看官想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肥隼我便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谈。


01

说它是短暂的五百年


说它短暂,是《西游记》中仅用几行字就带过了这五百年。几行字就带过了思想的转变,被压前大闹天宫桀骜不驯,再见观音时说话和气已知悔改。

在《西游记》第七回结尾:“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再到第八回文中:见到观音时,“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被压五行山前,是那个“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的大圣,是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大圣,还是有“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豪情的大圣。

等再见到观音时,是渴求救赎的悟空,是已知悔改的悟空,也是成长成熟的悟空。

一个个体,性格、思想、情绪、信念的转变,绝对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绝不仅仅只是顿悟、觉醒的那一瞬间。再微小的转变都会在对现实的认识、愤怒、对抗、妥协、痛苦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进行。

说它短暂,只是对身外人来看,可能会觉得很短暂。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很漫长,痛彻心扉的漫长。


02

说它是漫长的五百年


说它漫长,是“心猿”被镇压在“金木水火土”五行山下五百年。

这五百年又恰恰刚好是500年吗?一般情况下,是虚数的概率大一些。

第十四回,太保道:“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由此可知,被压时是公元8年。而唐僧取经是在贞观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所以,相减得知,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631年。

但是,五百年又是来自于哪里。还是第十四回,大圣在向唐僧做自我介绍时说:“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

在此不做具体考究,姑且以500年整数和每年365天计算。也就是说,大圣至少见证了182500次日升月落。对生性好动、桀骜不驯的“心猿”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漫长。

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第四集《困囚五行山》中有首插曲,名叫《五百年沧海桑田》,此曲由阎肃作词,许镜清作曲,郁钧剑演唱。

五百年沧海桑田

郁钧剑 - 西游记 电视剧配乐原声

“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青苔长满青苔/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青苔长满青苔/这一刻心儿未死/向往着逍遥自在逍遥自在/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蹉跎了岁月/激荡了情怀/为什么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

小时候初听,很气愤,只想快进,让歌曲早点结束,好让心中的大圣早些脱困。再听时,百感交集、感触颇深,仿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置身于五行山下的春花夏雨秋风冬雪、顽石青苔泥土尘垢。

从披靡天地、一身傲骨到小心翼翼、彻底认错,从为自我斗到为众生斗,从大圣到悟空,心境的转变就是在这五百年。


03

那五百年的心路


那年,手持如意金箍棒、脚踏藕丝步云履、身穿锁子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真是“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那年,“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拜礼,战兢兢魄散魂飞。”

那年,“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

而如今,天界公布罪状,仙界的朋友明哲保身,妖界的兄弟抓的抓、躲的躲,猴子猴孙缺了庇护也是任人宰割。

而如今,“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

而如今,处于土地神祗、五方揭谛看管之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

……

这些年的经历、际遇,对大圣的性格、思想、情绪、信念造成了巨大冲击。然而,心境的转变要靠外力的推动冲击,但仅有外力的推动冲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向内求、同自己对话。

五行山虽厉害,但仅能压住猿猴之身,压不住猿猴之心,压不住前文所提的“心猿”。压住“心猿”的是那张如来从袖中抽出的饱含智慧修行的帖子。

“心猿”,可以理解为弗洛伊德所提的“本我”。压住了“本我”,便能促使向“自我”“超我”转变。

这五百年,悟空可能知道了师傅为什么赐它“孙”这个姓氏。

菩提祖师说:“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在姓上去除兽性,让悟空契合婴儿之本。既是菩提祖师对悟空的期望,也是对悟空的要求。然而,去除兽性,追寻人性,并不是仅在外表做到即可,更重要的是在内心。前些年悟空没有悟到,但现在仿佛有了切身体悟。

这五百年,悟空可能意识到了自身的有限性,天地的无限性。

在拜菩提祖师之前,悟空也只是山中即将到寿的猿猴而已,在山上如履薄冰,同其他族群客客气气。

在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后,消失的信心才重新建立一些。再到取得金箍棒,称雄妖界,初入天界,当弼马温,齐天大圣,战十万天兵等等,自信心一路都在膨胀。膨胀到了极致,便是妄图取玉帝而代之,执掌天界。

直到遇见如来,使出自认为最厉害的本领,却也逃不出如来的掌心。悟空可能也想起了菩提祖师,师傅仅教了我七十二变、筋斗云,我便有此际遇,师傅有多厉害。又想起了那些天界还没有出手的老古董,他们会不会更强。

那种从最高点跌落的感觉,那种重新认识到自身渺小的感觉,那种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觉。哎,正如王阳明所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这五百年,悟空可能意识到原来的自己一直囿于自以为是的简单系统中寻求自由,现在必须要融入复杂系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小天地就是简单系统,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便能在小天地获得自由。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宽广、本领变强,欲望、认知也在变大。

这时小天地已无法契合,便要进入更宽广的天地。

就好比,当小猴子时就想着当猴王,当了猴王就想着长生,长生了还想有个配得上自己的兵器,有了如意兵器就想着当妖界的王,当了妖界的王还想着当当神仙……

然而,越往上越复杂,越重视权威和规则。渴求绝对的自由必将被权力系统所不容。

再次回想一系列的遭遇,悟空可能终于懂得,任凭能力再大、本领再强,也都要受到复杂系统的约束。而如果要在复杂系统内获得一线生机,重获自由,除了屈服、悔改、顺从,别无他法。

从见到观音,道“我已知悔”开始,一路上,悟空对规则愈加敬畏、愈加融入。

这五百年,悟空可能意识到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是主角,但在大的客观世界可能只是枚棋子、工具。

以前每天都有事干,悟空可能没有时间想太多。不过,被镇压后,身体不能动了,心思必然静不下来,以前的种种,种种的以前,必然涌上心头。

为什么花果山的那头老猿懂那么多,每次在人生的拐点总能为我指出明路。

为什么玉帝要让爱吃桃子的我掌管蟠桃园。

为什么太上老君要赶在观音前使出金刚琢便将我打晕,为什么金箍棒是他所炼制,为什么将我放于八卦炉之前还去了绳索、去了穿琵琶骨之器,

为什么……

这都是为何。

这五百年,悟空是扎扎实实知道了什么叫天上地下,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叫山外有山……五百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让所学、所历、所思、所悟、所惑、所悲、所喜、所挫在心中不断激荡、交融、汇聚,也在慢慢融合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等各种符号身份向着一个更加伟大的形象转变的开始。


04

出山


在第十四回,经过五百年历练后,一出山就杀了六个强盗。

强盗姓名分别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正是应了第十四回标题。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也许,这就是那短暂且漫长的五百年意义所在吧。

公众号:为与学读书写作站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与学读书写作站:肥隼读西游之一——那短暂且漫长的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