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逛书店的人,不一定是读书。

    2019年11月份的时候,因为没工作,然后每天早上9点之前都会去附近的“傅雷图书馆”学习,傅雷图书馆一共四层,第一层区域是卖咖啡和书籍的,24小时营业,然后区域中有一个小的空间是免费供大家读书的,桌椅板凳包括电源都配备齐全,因为是免费且一直开放的区域,所以很受考研学生的青睐,我也尝试过早点去能够占得一席之地,但多次失败后果断放弃。于是我便长期“落户”于三楼,因二楼是傅雷专栏展馆,四楼则是小朋友的天地。

    2-4楼是早晨9点开始营业下午5点停止营业,工作人员5点下班,那么基本上四点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拾整理书籍和书架了,但5点对于我来说回家着实尚早,于是只能去一楼收费区,因为那仅有的一小块免费区你是绝对抢不到的。为此那一个月我也没少为了下午5-9点的时间段付费。可能会有人觉得为啥不回家?回家没办法学习?倒也不是没办法学,只是没办法安心学,我是跟别人合租的,在家里难免会受影响,况且冬季的时候在家其实也就意味着在被窝里待着。但图书馆不一样,里面有电源提供、也有WiFi、还有暖气供应,环境干净且寂静,有刚刚好的温度还有可供查阅资料的WiFi流量,实打实的学习圣地,学累了还可以在馆里找本书翻一翻,说不定就遇上喜欢的那本。

    今天之所以会选择写图书馆这个主题,是因为看到了不少网红图书馆,也见过不少人在那些图书馆里打卡游玩,不禁在想:是从什么时候起,书店开始成为许多城市的热门景点?

方所书店

    南京的先锋书店,北京的单向街书店,成都的言几又独特精致的装潢,用心摆放的书籍,典雅柔美的音乐,还有淡淡流动的咖啡香,吸引无数顾客纷至沓来。与只出售书籍和少量文具的传统书店不同,这些书店,不仅拥有超高“颜值”,售卖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书籍虽仍占店面的半壁江山,但各类饮料、文创产品、手工坊等也令人目不暇接。

    对于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崛起的文艺书店,有的人认为它们挽救了实体书市场的颓势,让更多人捧起书本、爱上读书;有的人则对此表示忧虑,认为这些书店过度商业化,更像个“杂货铺”,名为书店,实际上不过是拍照景点而已。

对此,也有相关媒体给出了评论:

    留住读者,不能光靠“颜值”,更要靠内涵。书籍和阅读,是书店的灵魂,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价值。时代不断变化,过度依靠文创产品、餐饮供给、营销策划的套路,只追求成为一时的“网红”注定难逃过气的命运;下苦功增加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才能从简单的叠加法则,走向深度的融合拓展。面对公众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更多优质服务供给、铸牢书店的文化之魂,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文化融入生活,网红书店才能红得长久。——人民日报

林语堂说过,阅读是一种纯然的、无功利性的、诗化的阅读,这样的读书精神境界,称之为艺术。所以,从本质上说,阅读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安静的读书环境,需要一种人文气息浓厚的精神氛围,需要每个人拥有宁静的文化心态。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体化、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并非哪一种流行的“热”、哪一种时尚所促成,只有拥有心灵的自觉,才不会因浮躁、喧嚣而心浮气躁,也不会因流行的观念而改变阅读的信念,更不会追赶浪潮,迎合流俗趣味,被读书界的所谓“时尚流行”牵着鼻子走。——人民日报

实体书店需要进行根本上的转型,就不能只是图书的简单展示台与销售处,而应该是能够融通上述各种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文化空间。在这个文化空间里,不同圈层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并能在保持各自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更多元的认可、认同或接受。在一个同时完全属于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公共平台里,在浓郁的咖啡香味中,让各自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深邃而辽阔。——光明日报


走近书香,是否就能沾染书香?

    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0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电子书以其便携、低价、即买即看等优势,逐渐蚕食纸质书市场,导致传统实体书店的萧条。此外,各种电商平台铺天盖地的图书折扣,也使线下的传统实体书店变得更加“尴尬”。相比于辛辛苦苦跑去书店购买正价书,在网上一键下单,享受可观的折扣,坐等快递送上门,显然是更方便的选择。在经历了冷峻的寒冬之后,近几年,实体书店终于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迎来春天。有的通过独树一帜的装修获得游客的青睐,有的开办各类名人讲座、艺术展吸引大批文艺爱好者,有的则提供24小时通宵营业,让众多“夜猫子”纷纷前来驻扎......

    然而,在这些热热闹闹的景象之下,城市的“书心”并没有养成。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相比于2018年的4.67本,再次成下降趋势。网红书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书香,让书店这个文化绿洲在都市重新进发活力,但相较于极少数潜心阅读的人,大多数徘徊在书店里的顾客,更倾向于观赏、拍照、购买纪念品。书籍,更像是用来摆拍的工具。

是否应该给予书店的创新以更大的包容?

    对于网红书店的批评之声,大多都集中在它们的“不务正业”。买饮料的人比买书的人多,拍照的人比看书的人多。不少人为此叹息:“与其说它是个书店,不如说是摆满了书本的咖啡厅。”然而,只卖书的书店,注定无法与折扣丰富、操作便捷的网络电商竞争。即使是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大多数也只会在这些书店里“寻宝”,记下书名,然后去网上下单。销售图书的微薄利润,支撑不起店面的租金、漂亮的书架、舒适的沙发,以及泛着淡淡光晕的木地板。

重庆新晋网红书店

书店的浪漫需要精明来保护

    倘若一味地要求书店们“只务正业”,未免是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有人叹惋,如今的网红书店失去了书店的初心,不如以前的书店纯粹,然而,让阅读变得愈发浮躁的主因,或许不是书店本身,而是现代人对知识不够真诚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取向不断变化,作为阅读空间的书店,也应该被重新接纳和定义。阅读和书籍是一家书店的灵魂,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店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有多向度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它既可以与咖啡相伴,亦可以与音乐相融。淘书、拍照、买文创、品咖啡,只要能做到相互尊重,彼此之间并不冲突。

    从古至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过无数次的变化,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从金文石刻到竹简绢帛,从手写稿到印刷纸质书,再到现在的电子书。同样,阅读空间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既可以有适合深度阅读的图书馆,亦可以有适合浅阅读的网红书屋。正如我们在珍惜、怀念纸质书的同时,不必视电子书为洪水猛兽。我们在追求纯粹阅读的同时,不必过分苛责网红书店的商业。顺应时代的变化,给新事物的良性发展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空间。

    诚然,如今许多书店的人气远远超过阅读的文气,但苛责书店过度商业化毫无意义。爱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都不会因为阅读场景发生改变。人们应该反省的,或许是自己。

    心若向书,哪里都是读书之境;心若无书,再优质的环境也无法让一个人爱上读书。“逛书店”可以成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但它并不能代表阅读。那些在卧室书架上已经落灰的塑封书,无法填充单薄的思想。别让买书成为求知的方式,若想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还需要静下心来,在书桌前捧起书本逐行阅读。​

    装修精美的书屋或许能够让“逛书店”重新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但读书习惯的培育、阅读意识的提升,还是源于人们对学习和知识的真正渴求。唯有人们对书籍本身热爱起来,书店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桃花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逛书店的人,不一定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