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哺光仪
哺光仪就是利用人眼敏感的波长650nm光波,运用光子与生物组织的作用机理,将光波刺激作用到人体眼底,从而实现改善使用者眼底微循环,促使视网膜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调节眼睛轴距,实现对近视的预防和控制。
2 哺光仪的好处
精准模拟太阳光有益光波,改善眼底血液循环,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多巴胺,使萎缩的脉络膜恢复正常的饱满充盈状态,提高脉络膜的血液携氧量,同时可以使巩膜更加坚韧,从而抑制眼轴的非正常增长,实现对近视的有效防控。
每天哺光3-6分钟 相当于沐浴阳光3-6小时。具体有以下好处:
1)效果显著:根据数以万计的临床使用数据显示:97%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坚持使用哺光仪后近视度数得到有效控制。
2)简单方便:在家就能使用,每天使用3-6分钟,省时、省力、简单、高效。
3)适用广泛:3-18岁都可以使用,没有过多限制条件,家长就能指导使用。
3 哺光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哺光仪把自然光中对人体有益的波长介于630-650纳米红光集成起来代替自然光,用安全功率和有效时间照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产生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轴延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目的。通过哺光仪光束照射,眼后极部脉络膜供血充足,血液携氧量增加,使脉络膜增厚、巩膜纤维弹性恢复、视网膜分泌多巴胺,从而有效地控制眼轴的增长,进而预防近视的发生,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当红光作用于我们的脉络膜上面以后,不仅脉络膜血管的透氧率会增加,吸氧能力会增加,同时血管的血液流通量也会增加,当一系列增加以后,脉络膜的厚度就会改变,脉络膜血液的增加和厚度的改变,在有效改变眼轴的同时能够大量提供视网膜和巩膜的营养,从而能够使视力得到很大的改善。
4 为什么中国孩子必须要进行哺光
据专家研究,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所接收的红外光谱缺失,是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元凶之一。由于我国在校学生户外活动偏少,接受太阳光照射时间也偏少,因此红外光谱缺失,从而容易导致近视。与此同时,我国室内照明灯具普遍缺乏红外组成部分,这从太阳光光谱和普通LED照明灯具的光谱对比就可以明显找到答案。
因此,我国儿童青少年一方面缺乏从户外活动中获得红光光谱的时间,另一方面又长时间在缺失红光光谱的普通LED照明灯具下学习生活,导致身体一直缺少红光光谱,进而导致眼睛近视现象特别严重,因此中国孩子一定要进行哺光。
5 哺光仪的光对人眼有害吗
波长为650nm 的光波,该光波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人体黄金波段的“生命之光”。既能穿透人体的皮肤、脂肪、肌肉、血管壁等组织,又不伤害人体的组织细胞。
哺光仪通过使用人眼最敏感的650nm光波,运用光子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原理,将光波刺激作用到人体眼底,从而实现改善使用者眼底微循环,促使人体释放大量的多巴胺,调节眼睛轴距,实现对视力的控制矫正。哺光仪的使用方法一般是通过仪器对使用者眼部的照射,一般一次使用时间为三分钟,每次使用须间隔四到五个小时,一天最多哺光两次,在正确使用情况下哺光仪的光并不会对使用者的视力造成伤害。
6 多大的孩子适合哺光?使用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1)3-20岁眼轴异常性増长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或远视储备透支的人群,屈光度数不限。
2)禁忌:光晕症,眼压、眼底异常的或初次使用不适者慎用。
3)使用前,需用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数据,常规检査屈光度数、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5.00DS或眼轴超过26m的需做眼底照相与眼科OCT检查项目。
4)单眼裸眼视力≤0.6,或屈光度数≥-1.50DS,日常生活中必须配戴眼镜。
5)仪器每天使用两次,每次三分钟,间隔四小时以上,每次使用完毕后闭上眼睛休息1分钟左右,等后像消失再睁开眼。
6)使用仪器时,需要调整瞳距,尽可能调整到最亮一个点,如果调整不到一个点请调整到双眼感觉最亮处,因为有的孩子融合功能不好,所以看不到一个点,一段时间后很多孩子是可以看到一个亮点的。
7)使用哺光仪的孩子,家长从注册手机的微信公众号里可监督孩子每天的使用情况,如果孩子每天配合其他视力训练或远眺训练,效果更佳。
8)使用仪器一至三个月后,再去同一家眼科医院复测使用仪器之前的检测项目,通过前后数据可以对比效果,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要坚持到十八至二十岁眼轴方可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