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 让读者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别样的生命

今天开始阅读《哈佛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目的是让自己掌握写作短篇小说的基本规则和要点,做到心中有认识,之后再一点点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化为己有。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今天阅读部分为《前言》。


这一部分提到的几个犀利的观点包括:

1. 所有艺术的首要目的都是触动受众的感觉或情感。

2. 小说必须去替代现实。通过渲染感官印象可以增强现实。

3. 作者的任务是创造一种幻想,使读者默认,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作者描述的事件在真是发生。

4. 用历史和戏剧的结合体,也就是通过作者表述和人物语言相结合,推动故事发展。其中,通过角色说出来的话更容易让读者有代入感。

5. 原始素材永远都是相同的:刺激因素、人物和叙事转折点或危急。

这几个知识点都是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因此算是今日大收获。之前尝试写小说的时候,自己是站在表达者的角度来叙述,通过描述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来输出文字。但是其实这样往往等于专注于作者表达,而忽略了读者感受。

要想让读者有沉浸式体验,就需要调动读者的感官,不止是看,得考虑身体的各个感官,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使得读者可以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通过旁观者视角来描述、站在主人公角度描述、以及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来表达,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需要灵活运用,结合起来。

(短篇)小说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读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到更多的生命。作者的使命就是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足够多的意境,因此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很重要,要确保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真正做到凝练。为了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最合适的内容,作者也需要做出抉择,在描述之时能分清楚轻重缓急,虚实结合,使得点面俱到。

最后,写下小说之前需要巧妙构思三要素,刺激因素、人物和转折点。这一点是我目前很欠缺的,我感觉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就好像是穿越到了开场情节里面,不写下来便无以推动后续情节发展。缺少全局把控使得我难以精准把握故事节奏。

品读《山高水长,谁和谁能走到地老天荒?》

读了这个短篇之后,很能感受到作者调动读者感官和情感的文字功底。环境和细节描写清楚地反映出了主人公所处的生活状态和人物形象。其次,现实与回忆的无缝穿插衔接使得主角背后的配角也都有足够清晰的影像,从而使得整个故事真实接地气。

不过我感觉主角甩出存折这一举动,铺垫稍显不够,因此有些突兀。

反思《一个叫小微的女人决定去死》

这是前几天自己写的一个短篇,现在回想起来,人物形象稍显单薄,也存在不合理的虚实安排。比如餐馆老板,这个人存在的意义本是用剁辣椒勾起主角的回忆,后面再因为小鹿的出现而实现加码。但是递进的感觉不明显。再比如前面几节对于细节的描述,是否有些罗嗦无用?此外,语言描述过于平直,很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和感官。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 让读者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别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