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1

本书题旨:再次阅读龙应太的《目送》,依旧哭的,第一三部分更有感觉,即“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满山遍野茶树开花”(会议父母的部分)。而“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的文字,与现实心境不太合拍,读的有些潦草。作者自己序言说:“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早上起来,家里宽带WiFi不能用了,折腾一圈,是捆绑的我一直不用的联通手机卡欠费了。室外阳光依旧明媚,感觉很温暖,实际还在零度以下。

渐渐地,就要收心工作与专业了。疫情平白让自己多出来了几十天心无旁骛的闲书阅读时间。基本把全年的阅读计划数量读完了。

2

本书第一篇文章就叫“目送”,里面一段话,已经快人尽皆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3

在“山路”一文中,我喜欢的文字是:“另一个头,是马*英九的。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还是说,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

4

整本书里,阿谭记得最清晰,总会提醒我的一句话,出自下面的文字:

五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刻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5

关于“兄弟”的认识,作者在“共老”一文:

“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6

作者描述母亲渐渐失忆的多段文字最是打动人心之处,其中有一段:“她垂下眼睛,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

7

关于井、绳的意象,阅读记忆最深的有三处,一是村上春树(不止是挪威的森林),再者为武志红心理学(抑郁症者犹如黑暗深邃的井底,走出的方法是在井底挖条通道),再就是本书“为谁”一文中:“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8

本书内容,印象深刻,也引用过几次的是“常识”中的两个小故事:前列腺、嗑瓜子。每次想起都会一笑。

于是她把身体趋前,那种尴尬的神情,好像在告诉一个男人他的裤裆拉链没拉上,她小声地说:“应台,嗯……女人没有前列腺。”
哥哥一旁听着,一直不说话,这时却突然插进来,悠悠说:“我记得有一年,我们一群人一起在嗑瓜子,你发现你嗑得比所有人都慢,然后才知道,原来嗑瓜子要从尖的那一头嗑起,你却从圆的那头拼命嗑。那时你都三十多岁了。”
两个大学生同时转过来惊呼:“嗄?嗑瓜子要从尖的那一头?”

9

阅读书目:龙应台/目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