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十年,于我不过一场梦

有一点我不得不承认,那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也变得不太爱写博客了。这可以说是我头脑懒惰的一个先兆,这可能是由于刷手机让我变得不那么爱思考了,好在我对这一点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这几天为了写政治课调研作业开始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不禁感慨:只是过去了十年,世界却完全变了个样。是的,假使一个人从2008年穿越过来,他大概也想像不到世界的发展速度会这么快。所以,这篇文章就是借着回顾历史的机会,去回忆一下十年里互联网到底如何一步步改变了我的生活。

PART1  PC

1. PC和笔记本

虽然媒体喜欢鼓吹PC已死,但大多数人目前还是离不开PC和笔记本来办公、打网游的——你依然能看到许多人怀揣着MacBook在大学教学楼里走来走去。不过,在智能机异军突起以后,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的就是PC这个产业正在由盛转衰。对此,我自己的看法是PC的更换周期不像手机那么短,而这市场经历这么多年后已经差不多饱和了。以我自己为例,家里的电脑是08年买的,因为不打大型游戏所以直到两年前才换新机。笔记本的更换周期大概比PC要短那么一点,如果不是那么追求配置的话可能也是五六年才换一次。我还记得去年12月的那个段子:网吧因为绝地求生火了而不得不更新网吧电脑配置。

是的,08年那会儿打游戏大多数人还是首选网吧(当然我不是)。不过在上高中这会儿,出现了一个叫游戏本的产品。后来,它随着PC游戏的迅猛发展变成市面上一大类主流PC了。刚进大学时我买的是普通联想笔记本,去年为了追求高配已经换了游戏本。其实现在上天猫随便搜一下,价格排行和销量排行都靠前的除了mac就是各种游戏本。

华为和小米进军PC领域了。11年高中刚毕业的时候,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两个名字呢?那时笔记本大多还是选择联想、惠普、戴尔这几大家。不过现在,时代变了。

2.操作系统

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所以在上初中时别人就已经用起WIN7的时候,我还是XP。别人WIN8,我还是XP。是的,我就是那个即使微软停止了XP的升级支持后还坚持用的人。直到14年换了第一台笔记本,那是我第一次接触WIN8。所以,当现在大家都WIN10的时候,我却只能在图书馆电脑上体验WIN7了。

作为一个从WINXP直接跳级到WIN10的人,应该说WIN10界面和XP相比变化不大,或者说我不用磁贴界面。最大的变化,装了WIN10后我很快把其他杀毒软件都删了。另一个变化我认为是任务栏。现在的任务栏是由一个个图标构成,而这些图标又同时是快捷方式,非常便捷。不过我好像在WIN7上发现了这个特性,所以可能只是我孤陋寡闻而已。还有的变化自然是Cortana了,语音助手放在十年前肯定是不敢想。至于截图工具,只能说微软终于大发善心推出了这个功能...要知道以前截图只能靠PRTSCR+画图或者开QQ然后CTRL+ALT+A。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开QQ只是为了截图。

3.软件

杀毒软件这个东西,最早是瑞星、江民、KV,后来我装过卡巴斯基然后再扫毒时被卡成狗,也装过McAfee。再后来不知哪天被强制装了360安全卫士后索性就不换了,直到升级WIN10以后,可以说杀软已经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当然Windows defender对U盘快捷方式病毒还是没办法,也许将来还是要用360。虽然360凭借免费的优势暴打那些试用期30天的超昂贵杀软,但我还是要说,360的拦截提示之频繁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下载软件方面,如果不算那古老的网际快车的话,用P2P技术的迅雷和BT可以说一路统治到现在。当然,电驴、哇嘎和ED2K的衰微是令人遗憾的,在十年前VERYCD是多么重要的资源网!

通讯软件方面,十年前就是QQ,十年后当然肯定也是QQ,只不过功能肯定比以前多了不少(群的一堆新功能),UI也好看不少,至少不土气了,虽然QQ秀还是辣眼。说到QQ,对我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只剩兴趣群还在活跃,找人一般都在微信上找。微信的横空出世让QQ确实变得比以前冷清了,你常常看到好友栏里一片灰色。

浏览器方面,虽然微软后来推出了edge,不过chrome系和火狐才是老大。中国有许多chrome内核的山寨浏览器,包括360、搜狗、遨游等等(顺便一提,360以前是IE内核,就是那种一个任务栏七八个窗口却不能合并在一起的玩意)。IE现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用来下Firefox和chrome,这个答案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有些更新比较落后的网银、还有报名系统,在PC端还是非IE不可,这大概没有五六年是纠正不过来了。另外,我并不是说edge不好用,只是chrome养成的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

4. 网站

曾经号称“中国的Facebook”,坐拥一个亿用户的人人网被收购了,这是不久之前刚发生的事。我对人人网的记忆始于高一,终于高二。在那段时间里,身边的同学都在用人人,在那里可以找到同班同学、高中同学、初中同学,甚至小学同学。那里热闹起来就如同几年前的微博,今天的朋友圈,可以看到你的同学发照片、发状态,甚至秀恩爱(没错就是那个❤符号)。你还可以发麻将脸表情,调戏小黄鸡。大二时,虽然我已经忘了账号早已进不去人人网,但我还经常通过百度搜索偶然翻到一些学术文章。不过如今,这些青春回忆也就永远被封存在服务器上了。这或许冥冥中暗示了一条真理——青春是回不去的,它永远定格在高中毕业那一天,然后大家好聚好散。

高中时代的SNS除了人人,还有微博。之前我说了人人玩到高二,那高三自然是玩微博了。从高中到大学,我一直都不是微博的目标用户,用微博频率也不高,大多是为了关注同学;刷微博也并不生产内容,大多是转发别人状态。在那段时间里,在微博上发状态比在QQ空间里发要时髦多了。后来我经常要通过新浪微盘下一些PDF,因为需要新浪通行证,所以我不得不重新登陆微博账号。这时我再回去却发现自己无意中多了几十个粉丝,咋回事?仔细一看全是僵尸粉,名字格式都一样。对此我感到十分无奈,你说你有必要创造虚假繁荣的景象么?我不禁怀疑现在微博还剩多少活人。又回到主页一看,现在聊的话题都是啥?跟不上跟不上,溜了。

那个一度被称为舆论新阵地的微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全是娱乐圈的鸡毛蒜皮小事占据热搜榜前十。

谈起微博和人人的没落,总是绕不开微信的。微信称霸了2014-2018年的社交领域,不过这是后话。

PART 2  手机

1. 手机

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超PC。在我刚上初中时,统治市场的还是诺基亚,后来女生之间流行索尼爱立信。我妈也用索尼爱立信,光是看到它的播放器我就羡慕的要死,简直吊打我的国产夏新。上了初二,我软磨硬泡地说服我妈给我买了一台诺基亚5530XM,这是款音乐手机,用的触摸笔,屏幕现在看来特别小。等到了初三,出来了一个叫苹果的手机。因为苹果手机特别贵,所以我对他没什么好感——诺基亚卖两三千也就罢了,你为什么能卖四五千啊?那不顶一台电脑了?但是我妈就买了。iPhone4S横空出世以后,一时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简直比名表还要有用。我还记得我的那几个之前还用塞班的果粉同学(他们现在大概移民了),当时和他们打赌说我坚决不用苹果产品,但是后来我食言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诺基亚在我上高中那会儿迅速衰落,因为一个开机是机器人图标的系统出现了,快速抢占了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确实,塞班系统简直被安卓和iOS吊着打。那会儿我只有一个铁杆诺基亚粉同学用Windows phone,后来换了Lumia。高中时,手机分为安卓和IOS两大阵营,而安卓阵营的大哥是HTC,于是我买了HTC G17,这应该是我拥有的第一部现代智能机,它的裸眼3D功能曾经忽悠到我。

HTC伴随我走过了高中的大半,高三的时候三星登场了。三星的家底大家都清楚,作为硬件公司,它控制着手机零部件生产链,所以HTC很快被按在地上摩擦。我记得那个HTC ONE,那是最后的绝唱,之后安卓阵营的老大就变成了三星,直至今天。我没有用过三星的手机,因为进大学以后买了华为 mate2,然后就一直用华为。我为什么会买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公司生产的手机呢?因为当时我爹在用这个。我一度很纠结国产芯片性能到底行不行,拿去试用了一两个礼拜觉得还行,鉴于我有选择困难症,索性就爹用什么我用什么。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华为市场份额还是不小的,比如荣耀系列。前年因为硬件跟不上无良的国内软件商越来越大的内存占用,以及电池的损耗问题,我不得已换了mate 8。

在大学四年里,安卓阵营的几大天王分别是三星、华为、蓝绿、小米。其中,小米凭借饥饿营销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手机还可以这样卖:出货几千,先到先得,晚到没有。华为则是稳步提升,从手机行业的新手逐渐成长为独霸一方的强者——发布Kirin910的时候还打不过高通,四年后970可以和高通平起平坐,甚至超越。

2. APP

我整理了一下目前最常用的APP,大概就是:微信、QQ、支付宝、自带浏览器、网易云音乐、度盘、PDF和WPS。

手机端QQ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塞班系统时代,当然由于机能限制那时它的UI很没有品味。之后QQ在安卓和IOS上过了段平静日子,直到微信出世。微信,我对他的态度只能是又爱又恨。平心而论,我还是喜欢QQ,这是习惯使然。面对着再也没人说话的班级群,我的心情是怅然的。不过因为大学的工作学习都要用微信,所以我是直到进大学以后才安装的微信。虽然微信后来开通了扫码支付是个优点,但它发出的文件只能保存七天的规则实在是让我哭笑不得。有人说微信就是短信+飞信,倒也不全对,因为还有提供各类服务的公众号没算进去。

没习惯微信可能说明了一件事情:我还活在PC互联网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十年,于我不过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