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有一点“留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08

第8天 关于获取知识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

“留白”本是绘画上的概念,从我们语文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或者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我们在做小说阅读的时候也常常会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从以上几点看,这“留白”该是诗人小说家们常用的手法,我们在课堂上讲知识,“留白”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这取决于教材内容还有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我觉得现实却不是仅仅如此。

首先,大家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总要说到“课堂内容是否完整”,因为教师只有讲完知识点,才能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才能布置作业。环节齐全才算一节好课。若是留白,至少要丢两个环节,这样的课怎么能说好呢?

其次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状态。这中间,我觉得学习状态更重要。教师在前面设置各种悬念,学生根本就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又怎么能引起他的兴趣呢?

“留白”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智慧,但若要在课堂上把它用好,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我们习惯了把每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一遍不行就两遍甚至三遍,直到学生听到乏味为止。可是问题就是,学生虽然听乏味了,却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教师教学上的留白不是简单地记忆和背诵,而是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而思考能力才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

而是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节好课,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参与,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运动各种智慧保证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孩子们听课有效,才会对教师的留白感兴趣,才会更好地去完成任务。

三是教师留白要适度适量。过于简单,学生们不用费力气就可以解决;过于困难,学生们又找不到破解之道。设置的留白就是那个蹦一蹦就能够得到的苹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得到美味的渴望。

四是留白的问题尽量开放。开放意味着每个学生思考后都可以有自己的结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思考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精神交流中获得碰撞和发展。

讲莫泊桑《项链》的时候,我们留白,让学生续写结尾;讲易卜生《玩偶之家》时,我们也学鲁迅问问“娜拉出走之后”;陈忠实《汽笛·红腰带·布鞋》时,我们试着问问自己人生的“布鞋”是什么。

教师的每一节课对于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教师要有胆量打破常规,要有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要有智慧设计教学留白。

要知道,教师的不讲就是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留白就是学生的充实,教师的离开就是学生的在场。教育的美好可能就是:我什么也不说,因为,我要说的你都懂。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教学有一点“留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