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活

图片发自App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永远充斥着各种噪音。这座过去名副其实的性都显得不再那么令人好奇,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像洄游产卵的鱼群,不需要意识指引,全凭本能便可以执意游荡,他们麻木赶路,去上班或者去上学,欧洲那种悠然自闲似乎减少了一大半。都是为了生活嘛!路上还可见到自助旅行的人,看着地图,努力探寻着这座城市的路。

清晨的阿姆斯特丹似乎被阳光沐浴了一般,阳光的可爱令人不得不腾出一只手遮挡阳光,透过指尖狭缝,总想害羞地看着它,但是它的可爱却把眼刺得不敢睁开。我喜欢在清晨阳光下,看着自己走动的影子轮廓,整个城市都在看着我。

图片发自App

红灯区是阿姆斯特丹的性区,但是来此的人并非都是来消费的,它已然成为一个旅游必去的地方。橱窗门口罗列的各种妩媚多姿的外国女性,其实她们可能是来自比利时,来自法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在这里经营是需要拿证的,而且消费一次费用也不低。来往的行人只是好奇,这里是旅游区,自然也需要餐馆和酒店,一到晚上,就像灯红酒绿的中世界“风流之地”。

图片发自App

这里也是艺术圣地。梵高美术馆就在附近不远。梵高博物馆藏有250多幅油画作品和400多幅描述作品。我只知道梵高的一生并不顺利,甚至是及其坎坷的。美术馆内的展室介绍了梵高:

    梵高1853生于荷兰,年轻时从事多种职业,如画店店员,教师,传教士等,后来都被开除。

    梵高在最后生命十年才开始进行美术创作,大部分作品完成于最后五年。

    梵高与法国画家高更曾是朋友,后因艺术见解分歧不欢而散。

梵高曾用剃须刀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送给一个妓女。

梵高生前只卖过一幅油画,还是他弟弟买的;梵高是在麦田开枪自杀的,死时年仅37岁。

梵高并非我之前认为的是个富裕的人,展室内柔和的光线安静地照耀着梵高悲剧性的一生,他生前竟是穷困潦倒的,甚至被认为是有精神病的。那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大师?

图片发自App

艺术家的营养来源只能凭借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他只在乎意志的表达,表达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他只是把认为的画在了画布上而已。而他的思想过程并不代表任何人,仅是代表自己,自己内心的声音。

梵高的快乐只是在作画瞬间才短暂拥有,所以他甘愿沉迷于作画,物我两忘,因为此时他才是快乐的。一回到现实,他的一事无成又被嘲笑和歧视。生命的价值似乎只能体现在作画上。

梵高最后的时光是在法国一家医院度过的,医院,草原,小院都成为他日夜相伴的搭档,也是他创作的主题。但是最后,他死前的那片金色的麦田成了画布,永远定格了,子弹穿过他,他成了风景。

图片发自App

我们极力追寻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代作画大师,也是因为他的精神。世俗眼光不重要,内心的声音才重要。他想告诉我们,要细致地观察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

谢谢你,文森特 梵高


文: 托马斯

图: 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viva西班牙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