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小红花”扰乱你的娃

大约半年前,一位做心理学工作的妈妈跟我聊起了关于小红花对孩子影响的话题。她的态度是小红花作为标记孩子正向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可取的。而我的观点是小红花会打扰孩子内在成长的秩序,所以不建议采用。为这个话题我们在群里,私下里,甚至朋友圈里聊了大概有五六次。最后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前几天我躺在床上自由联想时,想到了这样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在我刚刚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所在的班级是新入园的小班。这个幼儿园有一点特别,它虽然是常规的幼儿园,但是开设有蒙氏课,听上去有一些不伦不类,但这是目前国内一些幼儿园的现状,一些没办法开设混龄班的幼儿园,可能会选择一些比较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而我就在这样一个新的班级担任了蒙氏老师。

新入园的孩子,在情绪还未完全稳定,当进入蒙氏工作的区域内,看到工作展示,亲手去触碰到工作用具的时候,孩子们的专注和沉静让我觉得非常的惊讶,甚至连班内平时哭闹最厉害的孩子也能够沉入下来,与教具进行连接,这个让我喜出望外。


然而好景不长,在入班的第二个月介入了外教课。外教是一位黑人老师,天生的活跃性格和对音乐的节奏运用,让外教课特别的活跃。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外教老师似乎也很享受这种课堂氛围,每当孩子大声的跟外教老师互动或者积极的跳跃起来,老师都会拿出一个小贴纸,贴在孩子身上。在这一刻,我看到了被贴到贴纸的孩子眼里闪着光芒注视着自己的贴纸。而其他孩子则投来羡慕的目光,接下来用更积极的表现来获取外教老师的关注,从而得到心仪的贴纸。外教课程每周一次,当第二次外教课结束后,我发现原本沉静投入的蒙氏课堂,变的有一点点焦躁。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开始对老师的关注度多于对工作的关注,教室的核心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是我的第一个观察。

第二年,我成为了一名主班老师。接了一个新开设的小班。由于30个孩子同时入园,孩子们的情绪爆发集中在前两周。一些孩子适应很快,两周过后基本已经适应,而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释放自己的内在情绪。由于前期我们跟家长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情绪的反复是十分接纳的。

有一位妈妈对于自己儿子的情绪反复,似乎有一些焦虑。那天放学她找到了我说:老师,可不可以在孩子入园和放学时给他贴一些漂亮的贴纸,让孩子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这样我送入幼儿园的时候,他情绪会好一些。我跟妈妈沟通了一些孩子情绪反复和新环境中依恋关系建立的理念。然而妈妈更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我思索了一下,便妥协了。当然,贴贴纸不可能只给一个孩子,平等的看待班级里的每个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尝试以赠送礼物的方式给所有的孩子都贴了一张自制的心形贴纸。孩子们收到老师送给自己的礼物都很开心,而这个孩子可能前期妈妈给做过心理建设,对于贴纸更多的是奖励的理解。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小男孩从那天起早上入园不再哭泣,哪怕是瘪着嘴也不会哭出来,而其他孩子则没什么变化!

当我们把“积极互动”作为一种所谓的“正向的行为用小贴纸来标记,那么便是跨越边界,到孩子的世界里去做上帝!“我看到了你这个行为,我很喜欢!”当我们给孩子传递这种某个行为会引起成人的舒适,从而能得到额外的收获时,那么就会打破孩子原本的成长节奏,让孩子偏离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而重复这样的动作来获得外界的肯定!这对尚未形成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有杀伤力的!

之前的文章有说过:情绪是一种能量,面对情绪最好的方式是允许它自由流动!其它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会阻碍情绪能量的释放。

情绪来临,允许它自由流动,然后表达出来被释放。这是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的过程。人的一生中最最经常打交道的就是情绪!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完整体验情绪的发生,使得人们跟情绪的相处更加和谐。当情绪来临时能够更加迅速的处理好它,而投入真实的生活,人为的“帮”孩子跳过情绪释放的过程,只会阻碍孩子处理情绪能力的发展,而此时的“小贴纸”的标记行为,就是阻碍孩子发展的帮凶!

那么面对孩子的“正向行为”到底该怎么做?

答案很简单,父母的自我修行!

刨除你内在的“好”与“坏”,“对”与“错”的二元对立。以更多元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正向”或“负向”的行为。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内而发的,都是内在真实世界的外在表现。无论你眼里的“正向”还是“负向”行为,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阶梯!

放弃二元对立的看世界的方法,收获一个真实的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小红花”扰乱你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