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实习故事:到底谁尴尬?

推荐编辑:棒棒糖小橘子

推荐理由:本文欲抑先扬,塑造了一个不拘小节的诗人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强烈呼吁教师要对教育有责任心!

网图侵删

大四实习时,我在一所初级中学当见习语文老师,带教老师是个中年男性,据说特别有才,很会写诗,出版过好几本诗集。但他有一个特点,平时除了上课,基本不坐班,上课了,人来了;上完课,人就走了!真可谓风一样的男子,有才、神秘、个性十足。学校惜才,对他很少坐班的做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对这位老师也充满了好奇。他这么拽,想必一定才学过人!真想找机会好好向他讨教。可就是担心他上完课就走,缺少可以交流的机会。

好在,毕竟学校来了实习老师,作为带教老师,他来学校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初见他,文质彬彬,很有学者气质,待人说话也很随和热情,还分别送给我们几个同批来的实习老师一人一本他写的诗集。翻开诗集,从他写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才情横溢,令我钦佩。

一个语文老师,诗写得好固然加分,但教学能力才是重点。

一天,我给同学们讲《木兰诗》,他作为指导老师坐在下面旁听。

当我讲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时,我重点介绍,这句话中用到了一种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多个分句,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为补充,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所以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而不是按字面意思译成“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在这时,底下有个同学提出异议:“老师,这个地方我们语文老师讲过(指坐在下面听课的带教老师),这里面的修辞手法应该叫‘互闻’,而不是‘互文’,你是不是讲错了呀?”

当时,同学们看看我,又看看他,期待能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场面一度很尴尬。可能有学生会这么想:“到底是实习老师,看,讲错了吧,尴尬了吧!”

其实,我很确定自己没有讲错,而是他们原来的语文老师讲错了,所以尴尬的是他而不是我啊!我看向下面的带教老师,见他默不作声,想必他自己也在犯糊涂,不确定到底应该是互闻还是互文

为了不让带教老师尴尬,更要对学生负责,我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对同学们说:“这样吧,既然有同学提出疑问,那老师就把这个问题布置成课后作业,你们自己回去查清楚,明天我们再公布答案,好不好?”

这件事就这样化解了,但我心里却很感慨:带教老师好歹也教书多年,居然连这么一个小问题都搞错,业务能力可见一斑。再想到他平时不喜坐班的作风,我心里更是对他颇有微词,如果专业能力过硬,能负责任地把学生教好,不坐班也没关系,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不备课就教课(但凡备课了,都知道是互文而不是互闻),不花时间钻研学科知识,平时很少在学校,学生们课后想向老师请教问题都找不到人,成绩怎能好起来呢?如果都靠自学,要老师有何用?

为人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份责任,因为在教育这件事儿上,任何人都马虎不得。这并不是对老师的苛求,而是为师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园||实习故事:到底谁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