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明星”

     

图片发自一朵小发F


近来,某位流量男明星的热搜不断,起因是他的粉丝群踩过界,爆了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所到之处,没有不封的平台,被网友戏称“比蝗虫更可怕”。

  也因为这样,网络上掀起了“文化圈”和“娱乐圈”的战争,这战争蔓延的越来越广,牵连越来越多,甚至人民日报也不得不对此发声。

  然而,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处于热点中心的那位男星,始终保持沉默,不出一声。这种态度,如同火上浇油,让本就在怒火中的网友更是气愤不已。

  

  我并不太关注娱乐圈的八卦新闻,但是这件事几次上了热搜,吊起了我的好奇心,把这件事从头到尾的了解了一下。

  不免啼笑皆非,大概我不追星,不能完全体会追星的那种快乐。但是我能理解的是,凡事都需要有个度。像这样打着为某人好的旗号,去伤害他人,放在哪个圈子怕是都不妥。

  更何况,事实上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表现欲,刷存在感一样的让自己引得万众瞩目的心态,正是当下娱乐生态的畸形现象。

  越骂越火,越火越撕,越撕越骂。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明星是什么?演员是什么?娱乐圈又是什么圈?

  人们千方百计的想踏入这个圈子,是喜欢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还是喜欢五光十色的名利场?抑或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纯粹为了跟风,爱慕虚荣?

  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会有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不是足以支撑自己走到最后,是不是足以让自己承担风险和后果?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光鲜亮丽的外表,和舒适惬意的生活,但是一遇到问题就逃之夭夭,做一个逃兵。

  《霸王别姬》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程小蝶为了那一句“我本是女娇娥”被挨打,被惩罚,最后被烟袋子烫了一嘴的血。成为一代名伶的代价是巨大的,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攒的起来的。

  那时的艺人尚且懂得不负观众,而如今,艺人的门槛之低,难以想象。

  仿佛只要有一张好脸,就能无往而不利。

  

  台词不会,演技没有,怕吃苦怕劳累,甚至于出现过因为演员“背”台词而被称赞为敬业。

  恕我直言,这不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吗?何以拿出来被单独夸赞呢?什么时候做好本职工作成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那以此类推,是不是士兵拿枪也是一件需要表扬的事情?

  

  职业素养似乎和今天说的这件事没什么关联,但是仔细想想看,如果演员把自己定位准确,也就不会出现以“流量”带动粉丝的现象。

  “流量”真的是近几年在娱乐圈突然兴起的名词,以流量来判断这个人火不火,以流量代替这个演员的品行、演技和素养,有流量似乎就有了足够的票房和收视率。

  这是资本运作下的畸形现象。

  

  票房和收视率是衡量一部文艺作品好坏的直观标准,这本应该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协作完成的一件事,从剧本到导演,从美工到音效,再到演员的表现力能不能体现剧本核心内容。

  每一个环节的完美呈现,才能有完美的文艺作品,才能让观众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

  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只需要一个标准:是不是有“流量”明星加入。

  有流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无数的粉丝追捧而来,不在乎他是不是表演到位,不在乎他是不是能表现台词,不在乎剧情情节,仅仅只是因为这一个人是自己的偶像,就可以无脑的追捧。

  无脑的追捧换来了票房和收视率,这让资本方欣喜若狂,只要有这个“流量”在,那么不用再服化道上做文章,不用再仔细思考剧情的逻辑性,也不用再考虑特效效果如何,谁会在乎这些呢?

  有“流量”不就好了,自然有人愿意掏钱,赚取足够的利润。

  如此低廉价的成本,能有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吗?

  可想而知。

  

  那么接下来,就会说到这篇文的主角:粉丝。

  不能完全否认粉丝的作用,因为有他们的存在,经济得以发展,娱乐能产生利润,能提供部分就业岗位,从这方面说,粉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粉丝文化也成为了一种新生事物。

  有组织有规模的粉丝群体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比一个公司的利润低。

  这是文化进程中的一环,也体现了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统一。

  

  但是,当一个组织开始形成秩序、规则和领导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警惕,他们会不会带来破坏性。

  事实上,这次娱乐圈的八卦事件,当成是一件有组织有计划的运动都不为过。

  那么,我就很好奇了。一个人的力量如此巨大,能让成千上万人为了他展现出来的虚拟形象,奋不顾身的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他们得到了什么?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慰藉?生活上的丰富?

  你说是仅仅因为他长得好看?但是其他的标准,成绩卓越?演技一流?拿奖无数?自律道德?

  似乎都没有。

  任何高品质的人性都没有出现这个人身上,粉丝追逐的除了影视作品里人设带来的影响或许就是好看的脸了吧?

  

  在看脸的时代,有一张好看的脸,就是这个时代的通行证吗?

  如果整个社会都以此为标准,那只能是哦社会价值观在退步。

  说到这个,让我想起前不久的一个新闻,一名美籍华裔女演员,因参演了电影《别告诉她》在美国大火。然而没想到这一部以我华为背景的故事却遭遇了我华网友的抵制,原因是女主角太丑了,不符合大眼小脸肤白貌美的审美标准,被网友大量diss。甚至好多人连剧情都不知道,只因为女主丑,就给差评。

  我只想说,以貌取人真的是最低级的人性。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因你而生存,你的审美影响不了他人,请你收起狭隘的恶意,好好做人。

      仅仅依靠颜值撑不起我们国家的门面,仅仅几个“流量”也不能让文艺繁荣。

  

  再说到这次“疫情”爆发,出现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涌现出无数英雄式的人物。比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鞠躬尽瘁奋战在一线。无数的医护者逆行向前,无数的基层工作者战斗疫情,还有无数的凡人善举,这些人哪个不比虚拟世界的人设真实?

  我和朋友讨论,说到科学人才,无不感叹,我们需要的明星应该是这样的国之栋梁,我们需要这样的“明星”引导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这样的明星才是我们需要的榜样。

  然而他们并不是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他们是用自己的一生奋斗和科学钻研精神,换来了人类科学的进步,难道不应该是粉丝们追逐的对象吗?

  与此对比的是,在疫情期间,有所谓的艺人以口罩诈骗钱财,有所谓的流量明星占用公共资源热搜不断。

  何其可悲可笑可叹。

  

  曾经,那些颓丧青年无不消极的宣扬,我们是没有信仰的民族。

  然而,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挺起胸膛说,我们有一群值得我们信仰的英雄。

  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要让他们的付出不值一提,多看看这些“明星”,少一点无聊至极的空虚。

  生活要向阳生长,躲在虚拟的世界里风光无限,并不能让你成为人生的明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需要怎样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