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成长,不虚,不功利

文/杨芝兰

各位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的寒假共读的美仁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河南开封的杨芝兰,很高兴再次与大家在此交流。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第十一章《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核》以及整本书的感受。

成长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回答不上来的,而在本章节中吴老师说了很多的成长,可谓金句频出,让我对于成长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再让我们回忆一下那些金句吧!

1、成长是专注于做事本身和自我提升所带来的成功;专注于自身精神世界的丰富,专注于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美好事物。

2、成长是永远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是不断进步,直至生命的终结。能力不断增强,能力边界不断拓展,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就是成长。

3、我们能够做到做好和掌控的事情不断增多,就是成长。即使是精神层面的提升,依然可以用能力来界定。审美、情操、境界这些比较抽象的素养,他们是知识、观念、性格、文化、习俗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心理状态表现,其实在生活当中也以“能力”表现出来: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懂得欣赏、理解与包容“非常之物”,超脱“世俗眼光”等。

读完之后,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成长,不虚,不功利。

回想自己最初想要学习的动力好像确实是因为看到别人手里的大把的证书,低头看自己上班七八年一无所有。于是我开始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有活动就参加。在很多次参加乡里或县里举行的各类比赛中连续的失利之后我最终意识到还得从自身找原因,还得不断精进自己,让自己成长起来才能战无不胜。于是我开始读书来,因为缺乏老师指引,我也只是读了读手中的书,有时候看到好书也会主动去购买,不过基本没有。但今年的整个寒假下来是我购书最多,看书最多的假期了。书是读完了,我也知道这得归功于学习共同体的力量,可共读 之后我又得到了什么呢?这么说来我可能就又有些功利了,但假期读的这几本确实是专业成长所必需的,是内心最迫切想要了解的,换句话来说,我是带着一些目的去读书。

就拿《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来说吧,吴老师开篇就提到本书写作的主题,教师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到底对老师产生了什么价值,触发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要写作,写作能否会促进我的成长呢?接着吴老师又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教师怎样写教案写教后记和观课记、写“上学记”写教育生活、写学生故事、写读后记,还有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写教育评论,到最后的给报刊投稿等一系列的写作,解决了写作新手对于写什么的迷茫,怎样写的焦虑, 更为一些写作高手指明了方向。

有想法就有态度,有了态度就有了行为,有了行为就有了结果。通过读完整本书,通过寒假的共读,我惊喜地觉察到我也有了成长。

对于工作,我开始在心中谋略策划,怎样才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做好教材解读,认真研读每一个教材文本是我最为迫切的事情,不能再像之前一样的态度。其次,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回眸过去,我总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后进生的身上,可他们最终也没有进步,甚至连一些中等生也发挥的不尽人意。在这里我也不是在特意强调学生成绩分数的高低,我把它作为衡量我教学工作的一个手段,教学体制内的大趋势也并非我能左右的,那就从中找到平衡点,用心对待吧。现在的我意识到后进生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但家庭环境等原因导致其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一直对于他们学习的过于关注导致他们对于学习产生了更深的厌恶。在学校他们只是出于表面的应付,回到家里便打回了原形,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进步呢?所以在接下来我准备着手写后进生的学生档案,将自己的所言所行及时进行省察,也请“一起写吧”的美仁们多加督促及指正。

对于生活,我学会了坦然对待。你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便是什么样。以前的我总是将生活的不如意归纳到别人身上,要么就怎样都行,所以我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现在的我开始着手改变生活,让它成为想要的模样。这个寒假最满意的事情是终于收拾出一间整洁的小屋,可以让我心情舒畅的去学习。还有就是对于当下生活的重心更加明确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需要陪孩子一起成长。所以对于新网师我 坦然放弃,不再执着于我的放弃是我对于自己的懈怠了。为此我特意写了《有时候进就是退》这篇小文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我想是我与它的缘分还未到。因为我了解到新网师学习过程的深入与忙碌,我家孩子尚小,照顾的责任都在我的肩上,不容我有过多的时间去应对新网师的各种作业。因为我自身能力的不足,在写入学的申请书时的捉襟见肘让我羞愧,这样的状态怎与一众优秀老师并肩去学习呢?怕的是到最后学习和生活一团糟。倒不如放下,以退为进,所以接下来我会用这半年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一切,在今年暑假全身心投入新网师的征程。

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会执着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对此吴老师也有深刻见解:

教师如何觉察自己的专业成长?或者有意识地拉长自己的能力短板,规划自己的成长?吴老师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和观照,或着力。第一维度是教育信念,教师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是专业成长最关键的一个标志。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意味着对教育的一些核心问题、基本问题有了认知理解。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就有了教学主心骨,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教育专家忽悠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就走出了凭感觉和经验教书的第一层次阶段,对课堂、对学生就不再是糊涂的爱。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就转到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内心开始敞亮,笑容充满自信,脚步变得坚定。教师专业成长第二个维度是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使之更宜于学生接受、理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脑筋转动起来等。这是锤炼教学技能所追求的方向。放弃新网师,因为自己能力视野有限,暂时做的不好,也会心向往之,有了这种信念,行必所致。教师专业成长第三个维度是自我认同。教师的“自我认同”,首先是“职业认同”,即发自内心地愿意把人生安放于课堂和学生教育,把“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教育人”作为追求的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探索,都围绕成就学生、解放自我、提升和愉悦自我来展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智慧的教师和有所成就的教师都是能够不断赋予自己职业新的价值追求、新的意义使命。通过寒假假期共读会的滋养使我充满了力量,不断地去发现-修正-行动,这也会成为我在2022年做事情的准则。愿我的2022笑的灿烂、活得精彩,也祝愿各位美仁们在2022能够虎虎生威、虎啸风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成长,不虚,不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