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存在就是虚无”-【刘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笔记

1、萨特的哲学思想

    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就是虚无,人是自由的。


2、人有“前反思的知觉”

    萨特同意前反思知觉,但认为找不到“纯粹意识”。


勒内·笛卡尔(1956-1650)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前反思知觉,我思故我不在。

    “自我”并非是意识的所有者,它是意识的对象:它总是逃逸的,并不存在于意识之中,而是在外的。


3、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

因为意识本身是“无”,是“虚空”,是有的“缺失”!意识自身什么都不是,但总要成为某物,成为充满的结结实实的存在物。

——萨特

如果人的规定性是意识,那么所谓人的存在就是虚无,没有任何固定的本质。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

先有的、虚空的存在被意识填满,进而成为本质。这个过程是永恒的,直到人死去。因此,人总是“在成为某种人的过程中”。

——萨特


4、自在的存在

    永恒的“是其所是” 无知觉、固定、填满。


5、自为的存在

    不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

    人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


6、人是自由的

    人被判定为自由。

    人要努力寻找使自己由“自为的存在”变成“自在的存在”。

    所有者和所有物的复合。但只能局部的满足缺失,因为“自为”总是在“自在”的对象之外。


    萨特沮丧地看到,由于人有意识,这可恶的意识,使人总处于摇摆之境。只要人活着,他就找不到他的坚实性。人的存在的极端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是他命中注定。“人是徒劳的激情”。

    于是,人面对着虚无。没有他自己时,世界对于他是一片虚无。有了他自己,这个自己确是本质空缺的自己,所以他面对的仍然是虚无的感觉。不过人类特有的尊严在这里诞生了。萨特自豪地说:正是这种虚无才是行动意志的基础。于是,“自由”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假如存在确实是先于本质,那么,就无法用一个定型的现成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动,换言之,不容有决定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萨特


· 自为的超越性特征

    能够站在对象之外。我不是我过去,我不是我现在,因为我永远具有策划改变现状的能力。永远有展望未来的能力。如何解释过去也取决于未来的我。

    虚无,超越性,就是人的自由,自由意味着人的属性,一种选择的自由,你不得不选择,人可能掩饰自己的自由,可能自欺,但永远也摆脱不了自由。所以存在先于本质,也可写作“自由先于本质”。

    自由是选择的自由,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人唯一的不自由就是无法选择不自由。不选择事实上就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了不选择。


阿道夫·艾希曼


7、行动的哲学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创造自己,选择自己成为自己希望的人。而且要为自己负责。因为你没有借口。你总可以不是这样,所以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负责。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什么都是被允许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萨特哲学悲观与乐观的双重性:

轻:展开的可能性。人不是被决定的、宿命的,决定论的破产。

重:但又是孤独的、绝望的,所谓“没有凭据的人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8、为他的存在

憎恨意味着承认别人的自由。

——萨特


9、经典意义上的爱情是一个骗局

    爱情是充满冲突和斗争的。最后不是施虐,就是受虐。要么感到耻辱,要么感到内疚。


10、同他的存在

    “同他的存在”只有作为“对象的我们”是绝对的,而主体的我们是相对的。只有“对象我们”是真实的,“主体我们”是虚构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9.2 “存在就是虚无”-【刘擎】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