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灵感:一次混剪的创作之旅

当中华传统连环画遇上音视频混剪技术,会创作出什么新作品呢?答案是有声视频连环画。

看到网上有人以连环画作为创作素材,加入信息技术元素,做成了音乐电子书和有声连环画,突然想做有声视频连环画,记录一下二次创作的过程。

首先要定位好方向

选择一个可以持续做的主题,最好是别人没做过的,或者有把握超越别人作品的。

这就需要研究现有的作品,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一些作品,发现有少许几个人做了一些作品,但他们并没有做出影响力,并且定位很混乱,有种大杂烩的感觉,这是做自媒体大忌,什么内容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粉丝很难沉淀。

于是我想到2条主线,那就是”中国历史那些事儿“和”中国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发现有一套系列历史图书,但并没有语音版的,后来去喜马拉雅平台看,有人已做,如”细讲中国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故事“。

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语音版和图书资源已非常丰富,但从连环画作为切入点做成视频解读的方式却大有可为,因为没有一个人做出全套的作品,或者说没有一个人做出细分的主线来解读中国历史故事。

而面对新时代人们对视频的特有衷爱,特别是新生代的年轻人和学生群体,都喜欢看视频,可以说他们是视觉型的学习者,如果在历史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必然昏昏欲睡,所以,我们可以讲故事的方式,以连环画为载体,赋予视频和语音解读,学生一定喜欢。

为了验证项目的可行性,我找来2位历史老师谈谈,她们都非常认可,并且对此报有极大兴趣,我就让他们加入进来。

其次要创建团队

分工协作,标持续创作和输出作品。

一个人的力量是干不过一个团队的,因为创作需要很多复杂的操作流程,需要有团队协作,分工进行,比如我找来了2个历史老师,让他们在最近2天时间梳理一下历史脉络,找准创作主线,不能人云亦云,失去自我。

我的提议是做”中国历史那些事儿“和”中国历代皇帝那些事儿“,要求他们按历史编年体梳理出一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整理清单,对照收集资源和素材。

小薇老师负责收集和整理”中国历史那些事儿“资源,小美老师负责收集和整理”中国历代皇帝那些事儿“,我负责技术指导,收集好资源后,再做二次分工,主要是提取连环画文字,并核对和修改文案,将文案做成语音,如果每本连环画的文案都要人工录制语音,工作量非常巨大。

这还得依赖百度云AI文字识别和配音应用,因此,需要创建百度应用,调用文字识别功能和配音功能,实现工作流程的批量化操作。

最后定个时限

没有时限的工程往往会成为烂尾工程,做自媒体创作也一样,必须要有长期主义,需要持续地输出,确保粉丝粘性,不断打造影响力。

01.项目策划:11月24日(注册自媒体账号,账号简介,头像设计,片头设计,开头结尾文案等)

02.资源收集整理:11月24日至11月30日(1周时间,3个人同时收集与历史有关的连环画资源)

03.创作和混剪并发布:12月1日启动(每天至少创作完成2件作品,风雨无阻)

要求,每天至少早起1小时,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保质保量推进项目的实施,在年底12月31日至少完成60件作品。

(齐帆齐微课第203篇,1321字数)

【我是韦成继,007全民写作大使(编号062),“教师写作成长@实战派”发起人,立志推动全民写作,通过写作影响更多中小学教师获得成长和改变,您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疑问或观点,与作者和其他读者共同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录灵感:一次混剪的创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