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渣男、画家及鲁迅笔下的"父男"和"嫖男"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就像“锤子的眼里只有钉子”一样,一个好为人师者眼里全是“教育”,哪怕是一部偶像剧、一幅名画和鲁迅的一篇杂文,照样看出教育的影子。

图片发自App

前些天我家二小子住院,同一病房的一位妈妈和一位姐姐每天看湖南卫视《我的青春遇见你》,我也被迫一起追剧。第28集,陈磊为出人头地,再次抛弃女友苏娜,打算回美国搞研究。在去机场的路上,陈磊的哥哥坚决不让他走,陈磊哭诉着说了一段话,大意是,他爱苏娜,但除了搞研究,他过不了常人的生活。他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他痛苦的追问:为什么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只要考个好成绩,就能让所有的人满意。这个问题,换来了哥哥的同情,愤怒又无奈地放他走了。

图片发自App

后面的剧情,因孩子出院,我没有看。但陈磊的那个问题,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一个靠学习成绩来确认价值感的孩子,一个依靠外在的评价来寻找自信的成人,是多么的可怜又可恨!在写这篇文字时,我在网上得知,《我的青春遇见你》28集播出后,很多人将陈磊称为“渣男”,有的甚至愤怒“弃剧”,不看了!我还在剧情介绍中看到,去了美国后的陈磊,急于证明自己,没日没夜搞研究,最后猝死。

当然,这只是一部电视剧,陈磊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他的结局也是编剧的安排。但陈磊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只要考个好成绩,就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却扎根于现实生活,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过自己的育儿经:她的女儿从小到大,没有考过一次“双百”,没有上过一天辅导班,照样不影响长大后的优秀。

时值期末考试刚刚结束,面对孩子们或好或坏的成绩,我们做家长的,不妨看的开一点,看的远一点,千万不要让孩子长大后也发出“陈磊之问”。

图片发自App

上周六看中央四台的《文明之旅》,介绍的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作者是宋代的王希孟。据专家介绍,王希孟13岁时以神童身份进宫学习画画,后来师从宋徽宗,为了能进入翰林书画院,他需要拿出一幅作品,交宋徽宗验收。于是,他用半年时间,完成长1191.5厘米、宽51.5厘米的《千里江山图》,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完成此画时,王希孟18岁,此后再没有作品流传后世,据说是因为完成《千里江山图》的半年时间里,耗费精力过多,导致英年早逝。

叹惜之余,我想到了齐白石。

图片发自App

齐白石24岁开始学习画画,93岁离世,创作作品大概有三万张,其中精品大多出自67岁之后,88岁是创作高峰期,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量也非常大。我在想,如果王希孟也能活到93岁,那将会有多少好作品流传后世。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年来最蛊惑人心、害人无数的教育口号。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太执着于所谓的起跑线,那结果不是输不输的问题,而是能跑多远的担忧。

以后大家喊这个口号:千万别让孩子“倒”在起跑线上。

图片发自App

上周日在县图书馆借了一本《鲁迅随感录》,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最看不起女人的奥国人华宁该尔曾把女人分成两大类:一是“母妇”,一是“娼妇”。照这分法,男人便也可以分作“父男”和“嫖男”两类了。但这父男一类,却又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孩子之父,其一是“人”之父。第一种只会生,不会教,还带点嫖男的气息。第二种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看完这段话,冲入我脑海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握握鲁迅先生的手。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操儿童教育的心,特别是有了孩子后,更是如此。一方面,天生喜欢,读了4年的农大,“十年树木”的事,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多干,但“百年树人”的书,倒是读了不少。另一方面,自己除了教孩子,没别的本事。吃吃喝喝,胃不行;做点买卖,心计不行;耍耍游戏,智商不行;寻个外遇,长的不行,总之,除了好好看孩子,其他的都干不了。为此,有时觉得自己就是爸爸中的“异类”。

图片发自App

但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让我看到了找回尊严的稻草——原来,我干的是“父男”的活儿,这是多么有前途的一份职业!100年前的这段文字,放在今天,照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唯一不同的是,今天的培训机构很多,父母们好像把孩子往里面一放,就完成父母的职责了——我不但会“生”,还会让别人来“育”。但培训机构的那些人,真的能替代亲爹亲妈么?我的答案是,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能逃避教育的职责,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玩类似“试管婴儿”之类的高科技游戏,要不然,你让孩子到底该和哪个“妈妈”更亲近?提供卵子的这个,还是“代孕”的那个?

每天3分钟,进步一点点。这里是“梓涵爸爸之声”,我们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认识的渣男、画家及鲁迅笔下的"父男"和"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