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烟火味儿到底意味着什么?——《午餐盒》观影后记

        这部不靠唱歌跳舞却一路冲击戛纳、奥斯卡的印度电影,不同于以往印度歌舞片中的热闹繁华,《午餐盒》通篇浸润着市井小民的生活气息,含蓄而压抑,克制又无奈。

        在孟买,有一个单纯的家庭主妇依拉,她的全部生活是照顾女儿、伺候丈夫,偶然一次因送餐员将她为丈夫准备的午餐盒错送给了另一个人——下个月即将退休的中年鳏夫费尔兰斯,于是,两个生活在同一城市里却从无交集、也可能永远不会有交集,就这样发生了联系,他们用午餐盒传递书信,倾吐着各自的孤独与寂寞,随着时间的推进,一段看似触手可及但又遥不可及的感情一点点地发生了……

        影片的主演正是赫赫有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中年“Pi”的扮演者伊尔凡·可汗。伊尔凡的眼神自带一种深沉,仿佛有无数的故事,看完这部影片,会让你忘了他原本是谁。

        首先说说背景——印度的送餐系统,在孟买,每天有不计其数的穿梭于拥挤的城市中的送餐员,他们的工作,是前往各个家庭从家庭主妇的手中,接过她们精心为丈夫准备的午餐盒,赶往商务区,将午餐盒送到辛勤工作养家的丈夫手中。印度女性多半结了婚之后就不再工作,因而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伺候丈夫就成了她们唯一的寄托。女主依拉就是其中一个。


        依拉信奉“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于是她每天尽心尽力地为丈夫准备午餐,而送错午餐盒后直至影片结束,她满心期盼的丈夫,却一次也没有发现过——他吃的根本不是自己妻子做的菜!这就太耐人寻味了,作为一个已经结婚多年的男人,尽管妻子如此变着花样给自己准备午餐,却没有形成“妻子做的菜”的味觉记忆,到底是妻子做的饭菜不好吃?还是丈夫从未用心品尝过?

        照理说,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三口之家,日常应该充斥着油烟味儿菜汁味儿等各种生活的味道。这种嗅觉器官带来的直观感受,悄无声息、不留痕迹,除了当下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之外,会钻进记忆深处形成烙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热热闹闹的,也有可能在落寞、孤寂、冷清中,不露声色地盖下去。这个深入骨髓的“味道”,久而久之会形成条件反射,刺激到的不一定是人的味蕾,也许是对生活的无望、麻木,继而是无处排解的寂寞和压抑。

        依拉一家三口共进晚餐的场景只有短短的镜头,三个人围着一张桌子静静地吃饭,丈夫边吃边盯着电视,依拉看着丈夫欲言又止。没有人注意到餐桌上吃的是什么,餐桌周围笼罩着散不开的昏暗。

        尽管丈夫一如既往地冷淡,对她用心准备的午餐也并无更多表示,但依拉仍然认真听从楼上阿姨的指教,认真地为丈夫准备着午餐。生活无望的时候,吃饭总是要继续的。

        对于独居的男人费尔南斯来说,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多年,没有人会用心为他准备午餐,所以他每天吃着从餐馆里订的饭菜。独居多年,他个性冷漠,对不小心将球丢进他家的孩子不客气,对刚入职的新人漠然置之,他上班、下班、淡然看着乞讨的孩子大声吵闹,一个人在阳台上抽烟,外面的一切热闹跟他无关,晚上一个人看电视都嫌格格不入。有次不小心瞧见对面一大家子人围坐着吃饭时,他看得出了神,而那家小女孩把窗户关上后他的落寞终于避无可避。

        依拉的午餐盒给费尔南斯灰暗的生活里抹上了一层亮色。吃惯了餐馆里做的,他一下子从错送过来的午餐盒里尝出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在确认午餐盒送错后,他生硬地附上了寥寥几个字“菜太咸了”。而依拉为了报复他的不感谢,听从了楼上阿姨的劝告,将第二天的午餐加了很多辣椒。多像任性不开心的小妻子会做的事是不是?费尔南斯仍然全部吃完了,天知道他有多渴望这种烟火味儿里的温情,这种生动的、活生生的、你来我往的气息。这之后他们用一个午餐盒作为媒介,谈起了楼上的阿姨,谈起了丈夫出轨,谈起了在公车上被人非礼的糗事,谈起了去世的妻子,谈起了电影和音乐,谈起了不丹……虽然并不同框,可这不是像极了两口子坐在一起拉家常吗?丈夫一边把妻子做的饭菜一扫而光,一边点评一下这个菜有点咸那个菜有点辣,再顺便和她聊聊吃香蕉对促进肠胃蠕动有好处吸烟有害健康之类的无聊闲话。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一个渴望能吃到用心准备的家常小菜,一个渴望共餐者能回应自己的用心,仅此而已,连奢望都谈不上的人之常情。而这日常,依拉和费尔南斯却可望而不及,苦苦求而不得。

        不论是对投诉“几乎不可能出错”送餐系统不抱希望,还是两个知情人都不愿掰正送错午餐盒的错误,依拉和费尔南斯爱上了这样的交往。依拉动起了见面的心思,费尔南斯在他的小助理和助理女友家吃饭时,说他有女朋友了,女朋友名字叫“依拉”。

        对于想要追求幸福的人来说,任何一点点希望,都渴望抓住。当希望闪现的一瞬间,没有人会考虑能不能改变现状,不会也不想考虑更多,只想抓住它。

        影片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大团圆结局。在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费尔南斯退缩了,远远看着翘首盼望的依拉,他没有往前去。于是午餐盒的连接断掉了。

        他给依拉的信里说明了原因:“生活推动着我,前进、后退、左摇、右晃,我却浑然不觉。……你还有梦想,你甚至让我有了做梦的勇气,我要谢谢你。”

        看,即使有物质的加持,也没有人不渴望精神层面的交汇,灵魂的对话和共鸣,不论是通过面对面、网络、书信、还是午餐盒,没有人能逃过,为之深深吸引、着迷,这种着迷给人错觉,给人错以为能克服一切障碍并将之实现。但实际上,到了最后,你的生活还是你的,我的生活还是我的,一切都在原来的轨道上,没有交集,亦不会融合。

        衣、食、住、行是人类活动的基本需求,错送的午餐盒带来了看似离现实很近的希望,却又都不愿意承认那希望其实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也许错误本身并不重要,只需记住曾经的美好真实存在过,就足够了——不论这美好是因何而来,那不重要。

        影片中有句台词:“错误的列车,也能开往对的地方。”老套的台词,概括这段情感倒是很贴切的。

        结尾,依拉独白,她计划要带上女儿坐火车去不丹——她梦想中的地方,至于她写给费尔南斯的信会不会寄出,影片没有交代。至于她有没有去成,会不会和费尔南斯再相逢,就更加不得而知了。

        纵然有许多遗憾,生活却只会不管不顾地继续前行。依拉还是会继续做饭,费尔南斯也还是会继续吃饭,他们曾共享的那些独有的烟火记忆,也许以后不会再有了。遗憾固然令人伤感,希望却总是会不期而至。只要生命未完结,谁又能知道人生还会遇到什么呢?

        再说个题外的小线索,费尔南斯那个抢镜的小助理,他是个孤儿,兢兢业业只想尽快接替上司费尔南斯的位置,把他女朋友娶过来。费尔南斯在吃过依拉的午餐之后,渐渐一改对他的冷漠,愿意教他工作知识并且和他分享午餐。尽管如此,对于一个“工作三十五年来从未出过差错”的人来说,以他的严谨、近乎苛刻的自律,怎么能容忍这个“学历造假”、“坐电车一路逃票”的小助理呢?是在每天吃到依拉做的午餐之后,确切地说,是看到助理坐在电车上在人潮中仍不忘拿出菜板一边切菜的可笑举动之后,小助理说“我会为她(他女朋友)洗菜切菜,回家我会为她做饭”“我会……做好饭菜,然后等她回来我们一起吃”……一个愿意每天为爱人做饭的男人,一定是个好男人,费尔南斯认同了这一点,所以退休让位,甚至做了他的证婚人。

        说到底,无论爱得深或者浅,最终都将转化为柴米油盐,人生在世几十年,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吃出什么味儿,同样也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婚姻中的烟火味儿到底意味着什么?——《午餐盒》观影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