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戴维森的《大脑的情绪生活》

写在前面

当面对各种问题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工作压力,有的人坚韧不拔,有的人轰然崩溃;面对失业,有的人很快振作,而有的人则彻底沉沦;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有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而有的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习惯用性格来解释人们在面对同样问题时表现出来的不同情绪反应。但是性格只是一个笼统的抽象概念,其理论体系也并不处于某种基础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情绪反应差异化的问题,还需要找到更加底层的逻辑,最好是能找到情绪与生理反应相对应的证据。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戴维森的《大脑的情绪生活》一书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绪反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即“情绪风格”(Emotional Style)的不同导致了情绪反应的不同。理查德把情绪风格分为六个维度,每个维度都由特定的大脑回路控制,都可以用客观的实验室方法来进行度量。

什么是情绪风格?

情绪风格是指人们对生活经验做出反应的某种持续不变的方式,对应着特定的大脑回路,是基于左右情绪的大脑系统,是情绪生活的“原子”——它们是搭建起情绪生活的最基本的积木。与性格不同,情绪风格可以追溯到具体、特定的大脑活动特征。我们可以把性格看成是不同情绪风格的组合,比如说可以把焦虑看成是弱情绪调整能力、消极的生活态度、强自我觉察能力以及弱专注力的组合。

情绪风格的六个维度

情绪调整能力(Resilience):从逆境中恢复得快还是慢?

生活态度(Outlook):积极的情绪可以持续多久?

社交直觉(Social Intuition):是否善于从身边的人那里获取社交信号?

自我觉察能力(Self-awareness):对身体的感受是否敏感,从而易于觉察到自己的情绪?

情境敏感性(Sensitivity to Context):是否善于根据所处的情境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

专注力(Attention):注意力是比较容易集中还是比较容易分散?

在考虑情绪风格维度的时候,要警惕一个误区:不是情绪风格能力越高越好,比如说情绪调整能力,乍一看从逆境中恢复当然是越快越好,但如果恢复得太快,人就很难从逆境中吸取教训,就很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没有哪一种风格组合是所谓最好最理想的,情绪风格的好坏需要和个人具体情况相结合来进行评估,比如说技术天才往往不擅长社交,这种情况下社交直觉不敏感也就不是个问题了。是否有必要对情绪风格进行改变就要慎重评估了,作者认为只有当情绪风格干扰了日常生活,限制了幸福和快乐,只有当情绪风格妨碍了实现目标,或者令人痛苦时,才需要考虑改变情绪风格。

改变情绪风格

改变情绪风格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情绪风格,再根据短板和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改变。精确测量自己的情绪风格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作者想到了这个困难,所以设计了一些问题来让读者可以方便的进行情绪风格测试。

心理学领域习惯于把情绪和理性完全分开,其中情绪受边缘系统控制,理性受前额皮质控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情绪几乎没办法通过理性来改变。但是理查德教授的研究给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前额皮质这个理性控制区域对情绪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改变情绪风格的思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情绪风格的特定大脑控制回路,二是改善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改变环境比较简单,下面着重介绍如何改变大脑控制回路的方法。

1. 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的大脑控制回路:前额皮质与腹侧纹状体中的伏隔核构成了大脑的奖赏回路。来自前额的信号可以让腹侧纹状体的活跃程度保持高水平,而这一区域对奖赏感与“积极”生活态度的产生非常关键。如果前额皮质的信号输入较少,将会导致腹侧纹状体较低的活跃水平,这是生活态度“消极”的人所具有的特征。

让生活态度变积极的方法

1)增强前额皮质的方法与增强肱二头肌的方法相同:多加练习即可;具体就是通过迫使前额皮质想象未来会出现的某种积极的结果,这个方法可以加强前额皮质的计划机能。

2)创造某种情景,让自己面对某种要求立刻满足的诱惑,再设法抵制这种诱惑。就像去商场看你想要买的东西,但是别带钱,这样即使想买因为没钱也能抵制诱惑。这样能够增强前额皮质与腹侧纹状体的活跃水平。

3)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乔瓦尼·法瓦(Giovanni Fava)还提出了一个可以增强前额皮质与腹侧纹状体之间联系的技巧,也就是所谓“幸福疗法”(well-being therapy)。幸福疗法旨在提升自主性、对周遭环境的驾驭、积极的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生活目标,以及自我接纳等幸福的构成要素。

2. 自我觉察能力

自我觉察的大脑控制回路:脑岛接受来自内脏器官的信号,因此内脏神经越活跃,自我觉察能力越强,反之则相反。

让自我觉察能力变迟钝的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让患者通过重新取景和重评的方法,学会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身体内部的信号。比方说,当你感到胸部疼痛,或者出现了其他被你视为危险信号的感觉时,告诉自己许多感觉其实是完全无害的,这个感觉很可能也一样

2)降低杏仁核和眶额皮质的活动对脑岛信号的反应性。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改善你与各种念头、情绪以及身体感觉的关系,避免自己陷入一个无休止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循环,避免自己草草得出结论认为自己的某些感受预示着厄运的到来。正念禅修是抑制杏仁核与眶额皮质活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让自我觉察能力变敏锐的方法

正念禅修也能让脑岛变得更活跃,从而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觉察能力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3. 专注力

专注力的大脑控制回路:在专注力维度上处于“注意力集中”一端的人在面对外在刺激时,他们的前额皮质会显示出较强的相位锁定,以及P300信号的适度激活;在“注意力分散”的人身上,前额皮质很少会出现相位锁定现象,而他们的P300信号不是过强,就是过弱

要提高专注力,就要提高前额皮质与顶叶皮质的活跃水平。

作者给出的方法还是正念禅修。其方法和自我觉察能力提到的正念呼吸和身体扫描是一样的。如果这两种禅修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就可以进行所缘禅修。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注意力过于集中了,希望拓宽自己的注意力,以获取更多关于世界的信息,无所缘禅修就能帮助你向专注力维度的另一端移动。

改造一个人的注意力技巧需要有一些练习才能实现,但我相信你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如此之多的心理机能都是建立在注意力的基础之上。

4. 情绪调整能力

大脑控制回路:缓慢恢复”的人很难从困境中恢复,他们的前额皮质与杏仁核之间的信号交流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前额皮质本身的活跃水平较低,也可能是因为左前额与杏仁核之间交流不足。能够从困境中“迅速恢复”、因而有很强的情绪调整能力的人,他们在遭遇挫折时左前额皮质会被有力地激活;此外,他们的前额皮质与杏仁核之间的联系纽带也异常强劲。通过抑制杏仁核的活动,前额皮质能够平息与消极情绪相关的脑信号,从而确保大脑有效工作,免受消极情绪的干扰

1)希望加强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情绪调整能力,作者推荐尝试正念禅修。正念能够加强前额皮质与杏仁核之间的联系,培养一种沉着和镇定,让我们不会顺着上面的思路一直崩溃下去。

2)认知重评是认知疗法的一种技巧,它帮助人们重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服他们相信事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困难也不会持续那么久。认知重评会引导你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和痛苦背后的原因做出新的理解。这样的认知练习能够直接调动前额皮质,加强前额皮质对杏仁核活跃水平的抑制——这正是情绪调整能力的大脑活动特征。

3)希望向情绪调整能力维度上“缓慢恢复”的一端移动,可以试一试这样一个办法:专心致志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感觉到的消极情绪或者痛苦。这有助于情绪的维持——至少是暂时的维持——还可以提高杏仁核的激活水平。

4)还可以采用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叫做“施受法”(tonglen)的禅修方法。施受法旨在培养悲心,它要求修行者想象一个可能正在受苦的人的形象,然后尝试去接纳这个人的痛苦,把这种痛苦转化为悲心。施受法对于培养同理心效果非常明显。

5. 社交直觉

大脑控制回路:提高社交直觉需要强化梭状回的活跃水平,止息杏仁核的活动;要改变社交直觉过于敏锐的情况,则需要抑制梭状回,加强杏仁核。

1)集中注意力是增强梭状回的活跃水平,提高社交直觉的第一步。

2)可以通过前面介绍的正念禅修来培养社交直觉

3)练习注意别人的眼神。眼神是一个人情绪状态最真实的信号

4)嗓音、姿势和肢体语言也能够传递社交线索和情绪线索

5)如果你觉得自己被人们传递出的社交信号吞没了,你希望自己在社交直觉维度上向“社交直觉迟钝”的一端移动,那么你需要让自己的梭状回区好好休息一下。避免与别人的目光对视。利用对专注力的训练方法,将自己的关注点移开,不要再把注意力高强度地集中于人们的肢体语言与语音语调。对梭状回区调动得越少,这个区域的基准活跃水平就越低,你就越不会对社交信号所传达的话语给予那么强烈的关注。

6. 情境敏感性

情境敏感的大脑控制回路:虽然海马回更为人知的功能是形成长期记忆,但其实海马回还有调整行为以适应特定情境的作用。“情境迟钝”的人的海马回活跃水平较低,而“情境敏感”的人的海马回活跃水平较高。

1)提高一个人情境敏感性的一般策略就是让他逐渐适应给他带来焦虑或者愤怒的刺激物。暴露疗法能够加强海马回与前额皮质等新皮质脑区之间的联系。

2)如果觉得应该降低情境敏感性,作者推荐试试禅修的方法。当你对自己的思想、感受以及身体的感觉更加留心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反应,情绪就更不容易受到外部情境的影响。

写在最后

通过情绪,我们得以理解他人,理解我们周遭的世界;情绪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戴维森的《大脑的情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