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的思维模型

先给大家看几组数学公式:

道理学家们发现这个公式后兴奋不已,四处宣扬如果只有99%的合格率,最后的结果相当于零。
第二个公式的发现又是一针兴奋剂,因为坚持的理论好像得到了数学的证明,马上可以成为科学真理,即如果你每天比昨天多进步2%,一年以后的结果将大大不同。
第三个公式就是为解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发明的,哈哈~

       复利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的公式也无懈可击,计算上也没有任何错误,只是复利最早用于资本市场,诞生于这片土壤,成长于这片土地,服务于这片领域。大致推演可知,复利最早可能出现在民间高利贷领域,比如,佃户杨白劳的女儿出生办酒席向地主黄世仁借了5两银子,约定年利率为20%,即一年期满后,杨白劳归还6两银子。可是连续三、五年的年景都不好,杨白劳还不上那5两银子,按照单利计算,就是每年的利息1两,5年下来连本带利共计10两银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五年末杨白劳的老母亲生了重病,杨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地主老财再借5两。黄世仁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起来,这老杨5年前的5两银子还没还,5两的利息也没有着落,他的利息都够这次放贷了。由于没有收到利息,还要拿出5两的本金,总觉得哪儿划不来,他打发老杨回去,说自己再考虑考虑。

      黄世仁开动脑力要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思索一番后终于想通了,问题就出在那5两利息上,这5两利息假如都收入囊中,可以买田地、置房产或放高利,但是现在挂在杨白劳的账上不能产生任何收益,得想办法让这5两银子也动起来,思来想去黄世仁终于想到了一条绝妙的主意,把这5两银子也算进放贷的本金,这样明年就能收到2两的利息。

       拿定主意后叫来了杨白劳,声明借钱可以,但是不能每年都按照5两的本金计算利息,第一年按照5两本金计算,第二年还不上就按照6两的本金计算,第三年还不上就按照7.2两的本金计算,以此类推…5年前的那笔张明年也要按照10两的本金来计算。杨白劳急着为母治病也没有细看就答应下来。

      10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杨白劳带着母亲四处求医的同时辛苦做工,母亲医好了,女儿也快16了,杨白劳辛苦多年终于攒下了50两银子,当他兴致冲冲地去地主家还那15两银子的时候却发现他需要还不是45两,而是92.88两。即使全部50两都还上,剩余的42.88两每年的利息将近8.6两,而自己一年累死累活地干只能挣8两,杨白劳永远也还不清这笔钱了,这里能窥见复利在资本市场的威力。

        不扯太远,复利在资本市场的力量确实令人生畏,后来存款也按照复利计算想必是衍生的,要不然储户每年到期的时候都要去银行连本带息全取出来,然后再存回去。

        但是,道理学家们把资本市场的理论凭空“迁移”到我们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上就不对了。资本是纯数字的,人却是碳水化合物,数字没有极限可言,人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却不是线性的。拿第二个公式来举例,人的认知和能力的提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和实践活动量的基础上,比如一个人给自己定下目标,今天要读10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2%,看上去很好实现。实际上,第二天只需比第一天多阅读2页,第三天比第二天多阅读4页…可是到了第361天,却要比第360天多阅读2495页,约4本现代汉语词典那么多,为了比昨天进步2%,你还必须要在一天内完成,因为明天还有2545页等着你。看到这里你还认为自己能比昨天多进步2%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利的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