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充电行动第十二天——《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电影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借助阿Q这一人物形象讽刺了当时中国的劣根性。


图片发自App

      电影开始,赵老爷儿子考中举人,阿Q为了沾光说自己也姓赵,酒家里所有乡亲都取笑他,并且鼓动他去给赵老爷贺喜,其实人们都知道赵老爷是不会接受阿q的祝贺的,但人们还是想看阿q的笑话,还是激他去,最后挨了赵老爷两巴掌,从那以后,阿q再不说他也姓赵了,而且,阿q自我安慰,自己算是被儿子打了。他就这样安慰自己,便开心起来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阿q一直以来就是欺软怕硬的,对于比自己强壮的即便是乞丐也是避让的,对于未庄的小尼姑却总是欺负,甚至动手动脚的,最后也使自己萌生了该有一个女人的想法,这个想法最后使他在未庄身败名裂,因为不擅表达,使吴妈以为受到了侵犯,要死要活,最后还被地保老爷和赵老爷讹了一大笔钱。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当时中国人的愚昧固执,人情冷漠。当时阿q去赌博,赢了好多钱,就硬生生的被都抢走了,他还被一顿打。阿q就忍了,当时的国人认为要忍让,美其名曰是传统美德,其实那是长期屈辱的惯性,而用“忍让”两字使自己心理平衡,遇到不公平时,很少有中国人敢于据理力争。


图片发自App

      大学时曾读过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这部书也是讲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并且称其为“酱缸文化”,的确,中国人是爱看热闹的,有人吵架了要看,非但不制止,还会起哄,有人被杀头了,鲜血非但没有唤醒国人,却引来一群人“看热闹”。当时的中国人还是窝里斗的,不团结的。

      当阿q从县城回来时富有了,酒家的老板待他的态度也不一样了,喝酒的乡亲们待他也格外热情了,还要他请喝酒,阿q也爽快的答应了。我们也看到了国人的憨厚,质朴,在此我们也看到了国人特别在意的“面子”。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阿q也很爱做梦,估计也只有在梦里才能够让他真正的开心吧,他在梦里才是自己的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成功”。

    最终无知的阿q被当做替罪羊在街口结束了生命,他在没有听到擦擦的声音,他被枪决了。阿q死了,当时的中国在没有阿q了吗?

      忘却,这一祖传的宝贝,在阿贵身上发挥效力 ,他没有断子绝孙,相反却子孙繁多,并未断绝 。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强烈推荐给那些读书困难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天充电行动第十二天——《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