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存在为几何

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官员没有办好某件差事,皇帝在惩罚这位官员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劝慰:使不得,XX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于是,官员总能减轻甚至减免这些惩罚。

电视剧中,利用“苦劳”可以设置出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们感受到皇帝仁慈或者昏庸,推动剧情发展。而小说是来源于现实的,现实中肯定也存在这种“苦劳”的情况。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一方面是希望领导看在有“苦劳”的情况,对我多加照顾;另一方面,又是比较讨厌别人以“苦劳”来邀功。这种对人对己严重不一致,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合理,也就引起了我的反思:

反思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何不合理?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般使用在没有完成某件事,或者犯了某个错误,祈求上级网开一面,减轻惩罚时使用。

比如,去招投标,为准备材料、制作标书等加了一两个月班,但是由于某个关键数据出了差错,导致投标失败。于是在向上级申请减轻处罚的时候,可能就会用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上面的例子的失误很明显,因此很多考评严格的企业根本就不会考虑什么”苦劳“,直接处罚。

然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思想隐藏的很深,并伴随在我们的行动之中。比如,我们总是觉得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在做功课上面,就能够取得好成绩;制作项链多花点功夫在打磨边角,就能够卖出好价钱等等。

其本质思维,就是我付出了就又收获,付出的越多就收获的越大。对应经济学上的解释就是成本思维。薛兆丰老师在《北大经济学课》就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

假如我有一辆二手自行车,现在拿去卖只值100元钱,怎么才能多赚钱呢?根据”成本决定论“,需要增加这辆自行车的成本。我要给它上一道又一道的油漆,这样车的成本就变得很高,它就能卖很多钱了。但这样的车放到市场上,是不会有人认账的。

可见,以为付出的越多,收获就应该越大是错误的。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供需决定论,也就是产品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制作出有强烈需求的产品,才能体现劳动的价值。对应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

你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才决定你的价值。

反思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何存在?

刚才分析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不合理,但它在却是很多地方都存在,并且被广泛认可。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那么,它存在的为何又能合理呢?

一是考核项目没有完整体现。也就是说,有的指标没有通过任务完成得到体现。比如,和珅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典型,尽管多次犯错,但依旧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其考评标准就不只是完成任务 ,还有对皇帝的尊重等等其他因素。

二是迁就照顾。比如,在只有一个技术骨干的团队中,如果这名技术骨干犯错误,团队对其处理就会顾及其情绪,防止影响其他工作。

三是被情感影响。大多数人是感性动物,很多时候受到非理性情绪影响。比如,我们在评价一项工作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老乡、朋友、家人等亲情关系影响,会受到照顾情面等”面子“关系影响。这种情况在熟人关系社会中比较多。

四是受习惯影响。有些公司“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已经成为习惯,有些人习惯既考虑结果也重视过程等等,这些习惯的保持,也会导致存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象。

反思三:对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何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有不合理之处,也有合理之处。那么,我们如何对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件事呢?我决定要把握三点。

一是正确把握追逐方向。尽管以上分析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存在的原因,但通过分析,考核项目没有完整体现,我们需要的就是将其完整体现;顾及影响,受情感、习惯影响,则是需要我们极力克服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克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思想认识。走好这一步,我们才能清楚做出成果与没有做出成果的差别,进而明白下步努力的方向。

二是清楚其适用条件。对待使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情况,有且仅有考评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都应当极力避免。并且,这种考评标准是对于一家快速成长企业才有的现象。反过来说,如果一家公司已经很大、很成熟的企业经常使用这个标准,那么其要么是业绩考评不突出(换句话就是“后门”很多),要么是制度设计出了问题。这,是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

三是常常躬身自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经常是自我评价时,即便是自己错了,很可能都认为自己还发挥了作用。但换个角度想,就会发现其他人不在意你的“苦劳”,只在意你成果。很多时候,你认为的成果未达到他人标准的时候,你就是在“自嗨”。经常对照一下别人标准,也就会发现“没有功劳,就应该是什么都没有”,也就更会在意交付一个更好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存在为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