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裸辞”正名——凭什么不可以裸辞?

人民日报对当下年轻人“裸辞”现象做抨击,我就纳闷了,什么人写的?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裸辞?

2018年8约28日人民日报刊发裸辞文章

为什么我们不能裸辞?

为什么我们不能追寻,为不可预知的明天去代替已经知道的职场明天?

为什么非要在别人的规划当中,在约定俗成的制度当中去活剩下的时间?

200年前,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说过“利己主义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时代不同了,为什么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文化,能够影响世界?

因为那个时候是农耕文明。

进入到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这短短的400年,中国无论从农业,经济,工业政治,人文哲学,文学,包括自然科学,甚至文化教育,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落后了,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年轻就是要敢于碰个头破血流

过去推动经济发展的是大规模的人口农业,以及流程化制度化的工业体系。生产去满足丰富人们日益提升的物质生活需要。

而现在,讲究的是科学,是创新,是变革,是智能,是互联网技术。追求的已经不再是以组织为核心的载体。是以小规模协作,甚至个人为核心的独立创造的单元。

虽然在很多领域还要大规模人力组织协作,但现在是可以通过相互联盟去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部手机的诞生,都需要几个国家,几十家公司的共同科研成果去支撑。

以前强调的是组织协作,现在,联盟的方式将越来越被强化。

以前,一说公司就要做到大,那只是公司人数和产值得总和。

现在一说公司就说他的技术,他的经营思想,以及他的创造性,创新性的能力。不再以员工人数多,去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是成功的。而要看他所创造的,整体社会价值。

为什么不用企业的市值去除以员工人数做个平均数对比?

为什么不用国家产值去除以人口总数来做个平均数对比?

别说中国经济全球第二,美国是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5-2倍。

那美国人均产值就是中国人均产值的8倍啊。

这不是美化别人贬低自己,是要认清现实。

苹果市值超越万亿美元,亚马逊市值超越万亿美元。

一个小小的公司,能抵挡得了,几十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裸辞呢?动不动就是没头苦干30年,成功不只是要靠辛苦努力,还要和天赋,兴趣结合,要在快乐中追逐梦想。

传统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当然是对的。但是当下的个体主义,个人主义,难道就是不对的吗?

每个人都会生存,但在过程当中也许会走弯路,会犯错误,如果不迈开这一步,你能让他成功吗?你能让他成为人上人吗?你能让他在北上广深买套房子吗?

是企业主给还是政治家给?还是国家免费发放?

体制内的人,请不要轻易去批评一种现象,这都是现有体制发展带来的结果。

说白了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说明了他们有梦想,有想法。敢于突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便是在未来碰的头破血流,灰头土脸。

但他们真正去做过,去尝试过,去努力过。写这篇文章的人你做过吗?你努力过吗?你尝试过吗?

不要用30年前的想法,去判断30年后的年轻人。

我只看到,近代的二三百年。只有独立的人本主义,敢于去创新创造,去挑战权威。才有可能产生出,更多的,百花齐艳,百家争鸣的,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和想法。

比尔盖茨不是,中途退学了吗?

乔布斯不是被大家觉得是个疯子吗?

19年前马云不是被别人认为是骗子吗?改革开饭后的民营企业家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

不要动不动用过去、传统这些字眼去束缚年轻人的梦想,他又没向你借钱!

既然已经是过去了,那我们就要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我相信,这是一种基因优化,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

这要求为政者,经营企业的人,应该主动的去改变,变革,去革命,去适应这一种社会文化你管理方式的改变。

凭什么传统的墨守成规就能成功?

凭什么追求个性,敢于突破,敢于裸辞,就一定会失败。

可能你要的是稳定,是一团和气。而现在我们年轻人要的是什么呢?

我们要的是一种不可能!

为什么我们不能裸辞?

为什么非要在别人的规划当中,在约定俗成的制度当中去,活剩下的时间?

我们就是要用不可预知的明天去代替游戏规则下的已知的明天!

世俗的人可以,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不行!

无论成败,我们愿意,我们会为此心甘情愿付出该有的代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裸辞”正名——凭什么不可以裸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