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解析 原创文集

大健康学院 园艺专业 吴园妹 唐僧是第一个开始怀疑白骨精的人。在第一次看到白骨精幻化的村姑后,他感到事情不对,恐来者不善,于是盘问了村姑许多言语。先是问对方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后又问对方一弱女子为何独行山岭?想以此试探对方的破绽。虽然被遮掩过去,但给人感觉略显牵强。于是唐僧婉拒对方:“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对方一再客气,也“只是不吃”。在无法明确对方好坏的情况下,既万全几身又不失礼节,可谓非常合理。可以断定唐僧的推辞是假的,这饭其实他是巴不得吃的,原文说他“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这正是最好的写照,只是害怕来者不善才坚辞不受。不然,直接说大徒弟已经去摘果子就得了,根本无需盘问来盘问去。 而孙悟空恰在此时化斋回来,不据理力争,设法取信唐僧,反倒不好好讲话,讽刺说:“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使事情陷入僵局,然后突然出手打杀白骨精变化的村姑。有道是:“疑罪从无”,在当时的情况下唐僧没有任何办法断定来者不善,婉拒对方实为万全之策。而孙悟空最完美的做法只能是与妖怪保持警戒、保持距离,对方不出手自己也绝不出手。事实上唐僧也是想与那村姑划清界限的。有人说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可是唐僧又凭什么相信他呢?孙悟空不久前犯有杀死六个强盗的前科,又直面冲撞师傅,后又在五庄观闯祸,全是靠观音打圆场。在遭遇村姑前,唐僧令悟空化斋,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可见师徒矛盾已是波涛暗涌,以孙悟空的能力怎么会因为“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就为化斋犯难?分明是对领导不满,有意推三阻四。而唐僧靠观音那里得到的“紧箍咒”,才把这个顽徒给压了下来。在理性分析无法判断事实的情况下,人只能靠感觉、靠经验。而唐僧的感觉和经验是什么?第一,取经团队才组成不久,感情基础并不深厚,不久前更是与孙悟空闹翻,以至于两人有了间隙。孙悟空既然此前手刃六贼,那么这次会不会又是嗜血成性,杀人以后用所谓的火眼金睛识得妖魔来掩饰自己?这样一个家伙如何敢完全相信?第二,白骨精三次变化的模样不是柔弱的女子,就是孱弱的老人,怜悯他们是人的本能,更何况,一家三口信佛、念佛,还斋僧,更拉近了与唐僧的心理距离。第三,猪八戒也对猴哥不满,煽风点火,想要借此机会搞猴哥一下,屡次称白骨精死后显露原形的东西是猴哥的障眼法。当人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与自己关系更好些的人的话往往会加快自己的心理倾斜向某一边。

  然而,此前打杀强盗,唐僧在还没有八戒、沙僧的情况下仍然决绝的赶走孙悟空。而悟空连续两次打杀白骨精,唐僧都忍了。为什么?因为怀疑悟空真的是打妖怪,所以下不了决心。直到第三次,常言道“事不过三”,终于忍无可忍。

世界各国的司法无不秉持“疑罪从无”,在无法断定真相的情况下,慎杀慎刑。而我们时至今日一直流传唐僧愚蠢的论点,更有“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清”的顺口溜。那不过是功利主义的观点,站在上帝视角以结果来看待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情的结果是坏的,而否认过程的合理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打白骨精解析 原创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