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为你所用?

《新乌合之众》

这本书是由法国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迈赫迪·穆萨伊德所写。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你是如何被他人影响的?”


『捕鱼新手段』

传统的捕鱼方法,跟我下面要说的这个捕鱼方法相比,简直弱爆了。

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可以远程遥控的“机器鱼”。

它有几十厘米长,外形酷似天性合群而被实验室广泛饲养的刺鱼。

在自然界长大的刺鱼很好吃,但是很难捕获。而且鱼钩容易把它们划伤,渔网容易把它们的勒坏,其它非法的捕鱼手段就更不用说了,都会对鱼造成很大的损伤。

科学家们是怎么办的呢?

刺鱼有一个弱点是:视力不行。它们区分不出来机器鱼和它们自己的区别,所以,在河流中,机器鱼能和其它刺鱼和谐相处,且不引起怀疑。

群体生活的刺鱼还有一个特点是,容易被个别鱼带着走。所以,科学家只需轻轻一按遥控,整个鱼群都会跟着这条“机械鱼”到处跑。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人们实现了鱼群放牧。

机械鱼会在晚上把其它鱼带到网箱里睡觉,在白天把它们带出去捕食。

所以,直到它们上餐桌前的一刻,它们还以为自己在河流里畅游呢。


『群体失智』

科学研究当然不会止步于放牧式养鱼。

在生物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中,他们试图搞清楚一个几十万条鱼组成的鱼群,需要多少机器鱼才能实现有效引领?

答案是:只需要鱼群总数的5%-10%就足够了。

而且研究结果还表明,鱼群规模越大,所需领路机器鱼的比例就越小。

这些研究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大量成员有助于行动的扩散,群体数量越众,行动越容易操纵。

类似的结果在羊、鸟和蟑螂上,也得到了验证。

你可能会想人应该比它们都复杂吧?

结果并没有。

生物学家找来200名被试者做相关实验,通过一系列指令和行动,结果发现,200个人的群体,只需要10个引导者,就能轻松引领大家的行动。

这个比例恰好是5%。

在其它相关的实验中,科学家们通过招募实验人员、行动设计、录像、大数据分析,最终拿到的结果大体相似。

5%就是引领群体行动的钥匙。

所以,你看这是不是像极了店门口排队的“拖儿”,5个“拖儿”就能让一家店门口排成长队;10个“拖儿”就能让队伍排到街口。


『反向策略』

说到这里,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5%法则就没什么漏洞吗?

只要一小部分人带头,整个人群都会跟着他们去其它地方吗?

并不是。

这个实验中有一个非常大的BUG,“5%法则”只有在无特定目标、特定偏好方向时才能奏效。

你无法让一个路过街口的上班族去网红店门口排队,因为他的目标是成功打卡,不迟到;

你无法让一个正在跑马拉松的人,停下脚步,跟围观人群看热闹,因为他的目标是终点线。

所以,这个“5%法则”是可以反过来用的。

对个人来说,如果你树立了一个目标,或者想做成一件事,那么你受到的干扰是最小的。

对团队来说,如果团队目标明确,方向一致,那么这样的团队则是非常稳定的,也是更容易减少内耗的。

所以,所谓的容易分心,不专注,做事拖沓,本质上是你对下一步要做什么,并不清楚。找不到下一个提升点,或者做事的节点,你就容易被短视频、热点新闻所吸引。

所以,才有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哲学观点,它指明了人们成败的因果逻辑。

总结一下,你需要让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大脑中共存,并且清楚它们之间的界限,这样它们左右都可以为你所用。而不是你知道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反而自己混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