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解析的。比如,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割舍自己已拥有的东西?这就可以用禀赋效应来解释,那什么是禀赋效应呢?禀赋效应就是指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关于禀赋效应,卡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杯子实验。

当这个杯子在你手里时,你觉得它应该值多少钱呢?

一些外观质量皆上乘的杯子,把这些杯子分发给第一个实验组,也就是“卖方”。并且所有杯子都明码标价,而价格都普遍高于市场价。第二个实验组自然而然就是“买方”了,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得到一个杯子,就必须自己花钱去买。还有第三个实验组是“选择者”,他们比较特殊,可以选择是接受一个杯子还是一笔价值等同于杯子的钱,而且他们觉得拿到一笔钱和拿到杯子同样吸引人。而实验结果却是这样的:

卖方    7.12美元

选择者      3.12美元

买方      2.87美元

为什么“卖方”与“选择者”差距这么大呢?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卖方”不愿意降低价格,不愿意割舍自己已拥有的东西呢?即使对于他自己和“选择者”而言,要么拿回一个杯子要么拿一笔价值等同于杯子的钱。“卖方”和“选择者”都有相同的选项,但唯一不同的是当时的情绪。“卖方”所出的高价反映出他们在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时很不情愿,这种不情愿与我们在自己看来特别重要的物品丢失时所表现出的焦虑一样。这就是“损失厌恶”的体现。禀赋效应当然也发挥着作用。

或许可以用禀赋效应来解释市场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假如你手里有一套房子,想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去,但过了许久,迟迟卖不出去。但是你又不想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房子,这个时候,“损失厌恶”就起作用了。因为“失去”一些东西比“得到”一些东西的影响更大。

你会觉得房子在你的手里时,应该更有价值。即使相较于你所得到的,你会感觉你失去的更多。而这种放弃的痛苦会比你得到的快乐所带来的影响更大。正是因为“损失厌恶”的存在,才让禀赋效应愈加的强烈,从而影响到在我们人生道路中所做的重大决策,而这个决策应该是理性的,客观的,公平公正的。

那么应该如何避开禀赋效应,尽量做出理性客观的决策呢?其实很简单,就以杯子实验为例,假如你是选择者,多问问自己,“与其他我可以得到的东西相比,那个杯子真的是我想得到的吗?”如果是,你得到了你非常喜欢的杯子,失去了一笔钱,但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也就不存在“损失厌恶”,或者说你得到杯子的快乐要大于你放弃一笔钱的痛苦,自然而然禀赋效应也随之消失。反之,亦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