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单元备课构思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核心内容: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我特别避开了“能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原因有二:《新版课程标准2022》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关于计算等问题并未在低阶段涉及;在教材的例2,除了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外,还提供了数格子的方法,此外,在练习题第11题中分别运用倒退、推理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综上所述,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不应该要求进行换大单位和跨12时进行时间计算,反而提倡运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丰富、去自我探索多样化的时间问题解决策略。)


(2)核心素养:通过体验性活动、探索性活动来感受、理解秒的含义,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估测能力。

(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是通过核心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本单元时、分、秒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其推理能力。估测能力的落脚点在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处。具体可以体现在“时间本身是非常抽象的,小学生掌握时间是非常困难的。(孩子正处在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从而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此处,教材用1秒、10秒、15秒、30秒、1分钟来让学生从不精确到比较精确的估测而建立起自己的时间观念。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在不断地估计、验证、调整、完善中逐步形成单位时间观念。)


(3)核心思想情感: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二、时、分、秒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新版课程标准2022》明确规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这一课程目标,不仅包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包括对时间观念的建立。由此可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时间单位秒的理解和对分、秒时间观念的建立。至于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这一学习任务可以放在习题课上处理。

纵观整个小学教材体系,我们会发现,关于“时间”的编排只有四次,具体情况如下:


册数 单元 主要内容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注意没有秒针),会认、读、写整时。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 认识时间单元“秒”,1分=60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的之间关系,了解24时计时法

这样的安排,不难发现是从“大”到“小”再到“大”的过程,即遵循学生的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两端”和“由近及远”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我想,其中主要是依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规律吧。

同时,本单元是已经在学生基本学完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精细学习“秒”。本单元共有7页篇幅,其中3页练习题,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元首先安排了认识更小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的关系;其次,体验时间的长短,估测并建立时间观念;最后,运用多种方式解决有关时间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开启课

根据怀特海的“三阶段:浪漫、精确、综合”理论和本单元的特殊性,我特别安排了单元开启课,即是为了本单元的学习建立浪漫之旅,又是为了复习巩固“时分秒”这块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知识体系完整化。

册数 单元 主要内容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注意没有秒针),会认、读、写整时。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 认识时间单元“秒”,1分=60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的之间关系,了解24时计时法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单元“时分秒”已经是已经可以说是“钟表”问题的终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复习巩固这板块的知识,使其建立知识块。但枯燥的复习,是学生不喜欢的,也包括我。因此,打算采取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我的钟表”——即让其释放开学的幸福劲,又要让其对三年级的数学有不一样的情感,对接下来的学习化有期待。

(1)学前动员指导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不再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了。而三年级意味着我们要开启不一样的学习之旅。首先,老师不得不要告知大家的一个坏事情——三年级数学很难……但,我相信你们都是喜欢挑战难度的学生。其次,三年级的学习更强调“你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不再会是老师一直教、一直讲了。例如:你们以后得要学会预习、学会提问题。老师会以第一单元时、分、秒为例,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预习、提问的方法。

请同学们今晚回家后制作“我的钟表”,明天课上将会使用。现在,关于制作钟表有什么不懂的,可以举手提问。(钟表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数字、小刻度、大刻度,由学生问学生答;钟表制作材料;钟表的形状)

设计意图:主要是提前扫除学生制作“我的钟表”可能遇到的障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脚手架。排解学生第一次制作的畏难情绪。此外,还顺带复习巩固了一年级所学的“认识钟表”。


(2)我的作品,我介绍

1.表扬完成“我的钟表”的学生,并分享起制造“我的钟表”的故事。

2.询问未完成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邀请完成的学生帮忙解答和指导,鼓励其放学回家制作“我的钟表”并带到学习。(放学前,一定要再次提醒。)

3.请学生介绍“我的钟表”:时针、分针、秒针、小刻度、大刻度;边拨动时针、分钟边介绍我的一天。

设计意图:

1:“作业”问题的存在,由很多原因,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家长方面的。但我们教师能控制得只有自己教师方面的:加强对作业的重视度、加大对作业完成的表扬力度、重视对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

当然,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而这次作业的点评就是为班会课上作业问题的原则和程序提供范样,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做。

2:我的介绍,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介绍方式,其对应复习的分别是“时、分的认识”和时间的认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我有疑问,我来提

在制作、观察、拨动钟表等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同时,我会记录学生的姓名和问题。


(4)我有疑问,我会问

好,我们的提问先到这里。来看看,你们提了这么多问题,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1大格里面有几小格?(生答:5小格)我也知道有5小格呀!那这样,知道问题答案的问题都可以被称为“假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仔细观察我们提的问题,思考那些问题是你可以回答的,那些问题是假问题?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一下那些是假问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代表找出假问题。

与假问题相反的是……,那如何提出真问题呢?


(5)小结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提出许多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提问、会提问、善提问。除此之外,黑板上也有很多真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时分秒“的学习。


四、课后思考

这是曾经的单元开启课,是针对我二年级下册带的学生设计的。因为熟悉,我才设计的有点深入,但是因为工作的调动无缘实施。还好,调动后还教三年级的,这也算有点用武之地——首先,我在星期一下午的课上进行了“学习挑战单的前测”,学生以前学习的时分秒这块知识非常扎实牢固,但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前测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特别的可爱——坐姿、小动作、乱答……在约束这份可爱的同时,也一走一停的布置了制作“我的钟”。

今天早上,早早到校就立刻进班浏览一遍,确实有点失望。如果是之前的那些孩子绝对会把我围在门口炫耀自己的钟。没关系,我相信以后,这些孩子也会的。既然没有人主动拿出来炫耀,我就询问呗。刚开始问的时候,就二位同学拿出来。虽然心里知道制作之难,但还是不能接受。还好,我仔细观看并针对性的表扬后,又有十来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勇气……

第一节课,我主要是介绍自己制作钟及其我的钟,引出来几位同学介绍“我的钟”小故事。知识,主要是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分、时和刻度”。第二节课是新授课,解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秒?为什么1分=60秒?”第一个问题按部就班地完成,效果还不错。第二个问题主要是通过课件的演示“秒针走一大圈分钟走一小格”。这里有一个小插曲“1分钟”,学生对什么是1分钟的概念不清楚,导致等式始终不能够彻底理解。还好,发现了这个漏洞把书上的定义进行微调整。这也告诉我,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原有观点,即学情。似乎这样说还不够具体,那可以这样表达或许更便于操作:列出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所需要的所有知识,然后进行划分分类“已学过的和未学过的”,需要注意的是未知的必须是即将要学的,而且还要占总知识的百分之二十(最高)。这就意味着要缩小范围,用最简洁高效的方式学。

那什么是学情呢?我认为就是学生已学的知识(仅知识这一块),数学人都知道这样的常识“数学的逻辑性强,强调基础性。如果前期数学没有掌握好。后续数学的学习就会出现障碍,在数学的逻辑链条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影响后面的全部,踏实学好每一步是数学学习特别应该重视的。”

《玩游戏,学数学》特别强调要进行前测的学习指导,其主要原因就是要摸清这四个问题吧!这也是把握知识这块学情的重点:1.儿童头脑中的已有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2.儿童头脑中的已有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怎样的特征?3.儿童头脑中的已有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注意把握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分、秒单元备课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