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战与和,三度攻破京都的魔术师楠木正仪

先前有读者问我,吉野的南朝与京都的幕府近在咫尺,幕府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打到奈良去,活捉林志玲...不对,是后醍醐。后醍醐在世的时候,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先皇,以臣子身份明火执仗地踹上门去,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等后醍醐死了,幕府这边不出兵的第一个原因是犯不上。吉野的南朝藏身山岭,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穷得叮当响。幕府消耗兵饷去殴打吉野,既不能拿到可供封赏的土地,又没有可预期的财货收入,还要白白担一个骂名,真真何苦来。况且南朝那些权贵在山野里面待得久了,跟猴子似的惯会跑路,敌来我走,敌疲我扰,哪是那么容易清剿干净的。高师直帅师攻打过一次吉野,后村上天皇一口气跑到了大和的贺名生,幕府还是拿他没辙。

第二个原因就更直接了,是顾不上。高师直的武断派和足利直义的文治派两座山头互相斗法,你有你的金箍棒,我有我的天灵盖。等到观应扰乱里面高师直与足利直义先后垮台,底下大大小小的门阀势力越发是此起彼伏,按捺不住。

镰仓后期,日本各地的武士门阀急剧扩张。武士首领由原先的武装自耕农逐渐成长为地方上的实际领主,武士团内部也结束了早期松散而平等的社团关系,逐渐形成以地方守护为核心,在地领主为臣从的有组织暴力团伙。原先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武士团被地缘关系结成的家臣团所取代。足利尊氏所以能够战胜后醍醐天皇,其背后依靠的正是各地武士领主的力量。室町幕府创立以后,这些首领武士依据各自地缘所在,占据了当地的守护职位。

室町幕府用来对抗后醍醐“建武新政”的政治基础乃是“守护合议制”。也就是说,各地的守护大名是幕府存在的基石,幕府将军是守护公推的天下共主。幕府将军对地方守护的统制能力有强有弱,将军本人尚具威信的时候,地方守护还能安分守己。一旦将军黯弱或是出现内部纷争,各地的野心家自然就会想着要蠢蠢欲动,浑水摸鱼。

对于这些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守护大名来说,保持一段时期的南北分治才是更符合其利益追求的现实选择。


南北朝时期京畿割据混战图

然而对于相对弱小的南朝来说,其衰微而败落的未来已经在大时代的剧本上落笔写就,演员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完编剧指定的龙套,眼中饱含热泪地按时退场。无论这结局是何等的荒谬,何等的不甘。

偏有那读过《演员自我修养》的配角不能服气,想要临场发挥。明知这轰轰作响的历史车轮气势磅礴,无可抵挡,自有愚者奋勇向前,去做那当车的螳螂,扑火的流萤。

足利尊氏为了殴打不听话的弟弟直义,被迫废黜北朝的崇光天皇,向南朝后村上天皇投降,是为正平之一统。尊氏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借一个大义名分,离间直义麾下的军头首领,并没有太当回事,纯属逗你玩。南朝这边却视之为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南朝正平七年,北朝文和元年(1352年)闰二月,后村上天皇亲率朝廷军队自大和国贺名生出发,到达山城国男山着阵。楠木正成三男楠木正仪担任总大将,一举突入京都。足利尊氏此刻正在关东,留守的足利义诠张皇失措,几乎只身逃往近江。楠木正仪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京都,还俘获了北朝方的光严、光明和崇光三位上皇以及皇太子直仁亲王,实为南朝开辟以来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

此正是欃枪涤尽,看把乾坤重造。扬鞭漫将金镫敲,整顿中兴事正饶。

这个世界毕竟是讲实力的。The power is power,没有power的胜利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三月,幕府方回过神来,开始凶狠反击。面对优势兵力的幕军,南朝军队寡不敌众,不得不撤离京都,驻守男山。

三月二十一日,足利大军攻打防御赤井河原的北畠显能。北畠显能是“花之少年”北畠显家的弟弟,他没有哥哥的军事才能,叫幕军一击而溃。二十四日,幕军攻破宇治、木津川,南朝部队被迫退往荒坂山。一番激战之后,楠木正仪将主力撤至男山,组织最后的防御战。

四月二十五日,男山血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战斗至五月,南朝将领和田五郎病逝,孤身擎天的楠木正仪茕茕孑立,踽踽独行。

五月十一日,绝望的后村上天皇连夜突破幕军包围,逃亡奈良。男山攻防战最终以南朝的彻底败北而告终。

南朝与幕府撕破脸,裹挟了北朝三位上皇退回吉野。足利尊氏当先面对的急迫问题就是重建北朝皇统,再树大义名分。八方征询的结果光严上皇第三皇子,崇光上皇的同母胞弟弥仁得到推选。八月十七日,弥仁践祚皇位,是为北朝第四代后光严天皇。践祚礼仪当中,代表天皇正统地位象征的三神器落在南朝方手中而无从展示,朝堂上下无不莫名尴尬,为之叹息。

后光严天皇身为持明院统的庶流,本无机缘继承皇位,加上手中无有三神器加持,天皇的地位有如空中楼阁,只能对凭借武力拥立自己的室町幕府百依百顺,形同傀儡。朝廷大小事务,俱由幕府决断,朝权衰微,至此为甚。1357年被南朝掳走的崇光上皇返回京都,后光严与崇光院关于皇位后继的争夺隐隐展开,天皇和幕府之间的投靠关系越发紧密。

回过头再来说说那位“You Know Nothing”的史塔克.直冬。观应扰乱足利直义上台的时候,任命足利直冬为九州探提,直冬于是回到九州去巩固自己的基本盘。正平一统里面足利尊氏从南朝后村上天皇那里得到了讨伐令,下令讨伐忤逆自己的私生子足利直冬。代表幕府的一色范氏和代表南朝的征西将军府一同联合起来殴打直冬,足利直冬叫昔日的守夜人兄弟暴打到吐血,仓皇逃出九州,驻扎长门。

足利尊氏很快与南朝翻脸,足利直冬因此归顺南朝,统合了昔日养父直义的势力,于南朝正平九年,北朝文和三年(1354年)五月率军上洛。第二年足利直冬与楠木正仪联手,再次夺取京都,驱逐足利尊氏。此后一个月,双方在京都一带激战,结果直冬方的主力山名时氏遭到幕军东西夹攻败走。

足利尊氏麾下各队填塞道路,围困直冬。足利直冬固守延历寺,弹尽粮绝,溃散逃亡。此后直冬跟琼.雪诺一样消弭在西国大地,再没有关于他的故事传唱。


史塔克.直冬消逝在西国荒原

南朝正平十三年,北朝延文三年(1358年)四月,足利尊氏因背部的肿瘤而病亡,年五十四岁。

日本历史上三位武家奠基人,源赖朝、足利尊氏和德川家康,各有其特色,不同的际遇造就不一样的幕府。源赖朝身负血海深仇,收束天下英雄,成就武家镰仓,功绩好比汉光武、唐明皇。德川家康起于青萍之末,以衰微的地方豪族身份,一心忍耐,终成天下主宰,好比是炎汉的刘邦,朱明的洪武。

足利尊氏与其他两位都有不同,原是旧制度里面的谋反人。身为御家人的首领,他本可以在镰仓幕府的庇护下一生享乐,结果却叫武士门阀拥戴着站立到了大时代的潮头,其境遇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点检何其相似。引领时代洪流的历史使命先是交到了建武新政的后醍醐手里,结果沉溺于旧日荣光的朝权贵族不出所料地辜负了时代的寄托,最终只有犹豫别扭的足利尊氏不情不愿地来接下这变革历史的使命召唤。

足利尊氏并没有改天换地的炙热欲望,他一直的目标便是维护武家利益,求天下之太平。其对待手下众多武门多有优待,如有降附,不问深仇大敌,安堵如故。对待有功之臣,必酬以重禄厚赏。可是终其一生,都未能看到太平之降临。

尊氏死后,嗣子足利义诠继任幕府主人。南朝正平十三年,北朝延文三年(1358年)十二月十八日,足利义诠就任征夷大将军,时年二十九岁。观应扰乱结束以后,幕府的二元政治成为过眼云烟,逐渐走上将军专制的道路,门阀武将由此围绕着统领幕政的执事地位展开争夺。

南朝正平十六年,北朝康安元年(1361年),政争中落败的前幕府执事细川清氏投降南朝。楠木正仪与细川清氏联手,第三次夺取京都,然而在幕府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下,一个月后不得不自行撤退。

三次攻占京都,楠木正仪已经取得了远超父兄的丰功伟绩。三次怅然退却,也让他看清了南朝虚弱不堪的底牌。吉野要想存续,只有与幕府和谈这一条路可走。楠木正仪一面和朝中主张争战到底,全员玉碎的鹰派势力扯皮骂战,一面着手开始联络京都准备谈判。

南朝正平二十二年,北朝贞治六年(1367年),南北两地终于开始和谈。南方派出了楠木正仪,北朝则是佐佐木道誉作为代表。双方虽然坐下来谈判,各自的立场却相去甚远。南方要求幕府向后村上天皇投降,天皇重开亲政。幕府则要求南方以降参的形式并入北朝。南北双方南辕北辙,和谈迅速趋于破裂。

当年十二月七日,足利义诠病逝,享年三十八岁。其子足利义满于第二年四月元服,十二月就任征夷大将军,成为室町幕府第三代。同期,病入膏肓的后村上天皇让位给了儿子宽成亲王,后者继位成为南朝长庆天皇。

长庆天皇乃是由吉野内部反对与北朝和谈的主战派拥戴,他的上台断绝了南北和谈的可能性,楠木正仪依靠谈判来保全南朝的期望也就彻底落空。他在吉野朝堂上备受孤立,无以自处。

南朝正平二十四年,北朝应安二年(1369年),楠木正仪在幕府执事细川赖之的引导下离弃南朝,投降幕府,成了楠木家族唯一的反叛者。楠木正仪的反水瞬间点爆了南朝虚弱的军事实力,将南北两地的均势推至危险的边缘。近畿方面,幕军连续击败南朝的疯狂反扑,控制纪伊,瓦解了南军的军事冒险行为。

十年之前的1359年,九州爆发了蒙古东侵以来最大规模的大保原合战,在日本古代战争史上誉为三大合战之一。此战宫方参战四万人,由征西将军府怀良亲王和菊池武光统领,伤亡三千,其中阵亡一千九百人。幕军参战六万人,由少贰赖尚为帅,伤亡两万一千,其中阵亡四千余人。伤亡比例之高唯有后世的川中岛、长篠两次战役堪与并肩。


菊池武光奋战筑后川

大保原合战实现了征西将军府独步九州十二年的辉煌荣耀。南朝文中元年,北朝应安五年(1372年),幕方的九州探提今川了俊开始经略西海道,经过数年激战,攻破南军主力菊池氏,征西将军府名存实亡。

差不多十年时间,吉野南朝在引为根基的京畿、九州两地一同失利。基础动摇,朝堂震动,灭亡只在指顾之间。值此存亡继绝的关键时期,背反者楠木正仪再次惊动人心。南朝弘和二年,北朝永德二年(1382年),楠木正仪从南朝倒向北朝十三年后,再度叛回南朝。

楠木正仪的再度反叛,于他个人,原因在于幕府管领细川赖之的失势。

随着将军足利义满的长大成人,幕府诸位山头将领日渐不满于细川赖之的专断独行。北朝康历元年(1379年),斯波、土岐、山名、佐佐木等人一同逼迫将军罢免细川赖之,任命足利一族的同门斯波义将为新管领。康历政变后,细川赖之垮台,依之为后台的楠木正仪在北朝也陷入孤立。

另一方面,南朝军事上的彻底破产,导致其强硬对抗北朝的主战路线也无以为继。当时的南朝势力仅仅局限于河内、大和两地的山地,支持者也只剩下少数的僧侣与武士,力主和谈的楠木正仪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返回南朝第二年,主战的长庆天皇让位给了弟弟熙成亲王,后者继任成为后龟山天皇。

三次进洛,两度背反,背负着父亲楠木正成、兄长楠木正行“七生报国”的遗训,楠木正仪死于南朝元中七年,北朝明德元年(1389年)。

两年之后,南北统一。楠木正仪没有能够看到太平的降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留给楠木正仪的,只有身前身后的无数骂名。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第四十四节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彼岸花开:战与和,三度攻破京都的魔术师楠木正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