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就是提升认知的好方法

在上一周的文章中,我给大家推荐了一部特别有意思的科学探索纪录片《像乌鸦一样思考》。这部片子里强调的科学探索的4个步骤(观察、假设、实验、求证),正好契合我今天要分享的《真正的蒙式教育在家庭——造就认知力的50个经典探索游戏》。


图片发自App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热,你会怎么教他呢?请用三分钟思考一下,然后作答。

是不是有人会回答:那我给孩子买一个适合小朋友看的科普绘本呀。

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要让小孩子在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中知道热,这样的体验也是能让他激发主动思考的过程。与其自上而下地让他看绘本,不如让他自己自下而上地去总结什么是热。吃的饭是热的,厨房很热,灶台很热,暖气片很热,在太阳光底下很热等等,我们让孩子先通过观察热的物体,他顺着自己的发现说不定就能找到热的传导和发热物体的共同点。

这样的观察探索学习是不是要比直接教他知识有趣得多?

孩子的认知第一步始于尝试

很多人会以为孩子就像空瓶子,家长如果往里面填满了他们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就能成为科学家,然而并非如此。孩子天生就有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他们通过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建立认知。

把东西往外丢,其实是他在理解重力。用汤匙敲桌子,是他在感受物体的硬度和反作用力,也可能是在分辨大小不同的声音。还有蹲在地上看小虫子、开水龙头让水流个不停、捏烂食物等等,并不是他刻意要与他人作对,而是他想要通过不断地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他还想通过说话、情绪和动作,去理解人。)

这个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要认可他们的兴趣,即使他们是在玩蚯蚓泥土等家长可能觉得恶心的东西,但这也是科学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呀。

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孩子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孩子从两岁以后会变成一个为什么大王,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为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往往很头疼,因为自己给不了他一个特别准确的答案,孩子却总是问问问。

给了他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真的是好事吗?

你的答案也许会让孩子停止了思考,他对于这件事物的认知就停在了你对答案的描述上。科学问问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这个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

“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试试找找答案怎么样?”

“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也不知道,你觉得呢?”

多用这样子反问的方式,让孩子给出他们的思考。千万不要小瞧他们,孩子们的思维可以足够清晰缜密,而且在没有过多生活常识的限制下,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创意。


图片发自App

科学研究脱离不了探索。对于未知的领域,科学家们不也是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尝试、得出结论的方式来找寻自己的答案。在浩瀚的未知领域,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些充满了好奇的孩子呢?

可以上手的科学探索游戏

探索游戏可以怎么玩?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就可以去理解身边的事物。

1.去了解我们的身体,画出自己的人体模型,同时可以动起来,去观察自己的运动和各种动物的运动。

2.跟孩子玩定向越野活动,那小朋友的注意力从现实世界转移到符号概念,再转回现实世界,同时可以培养他的空间思维能力,理解周围和方向。

3.去买几包种子,在春天和孩子一起种下来,让他自己去培育,照看它发芽长大。

4.让孩子参与制作食物的过程,他就可以理解水是怎么变成冰,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火焰的样子,面糊的流体状态(我个人超喜欢玉米淀粉拌水以后的非牛顿流体),烘焙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等等。

只要安全,没有什么小朋友不可以尝试的。大人们总是怕一团糟,因此不愿小朋友们过多探索,所以我们也要问问自己,真的愿意就这样阻挡他们科学探索的脚步吗?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富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坐着等待答案的人。”

你的每一次鼓励和引导,都在为孩子的科学认知小火箭提供能量。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就是提升认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