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应用数据思维(一):提高数据敏感度

一说到数据思维,我们往往第一反应是,与我这样的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我不是科学家、不是程序员、也不再高科技公司工作,要什么数据思维?那些知识太高深了,我学不会。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感觉到,手机地图估计你的行程时间越来越准;今年“双十一”,宝贝的送达时间越来越快;结婚登记之类要亲自到场的事项,越来越多地要通过App预约;提取公积金之类不需要亲自到场的事项,越来越多地可以线上自助……

所有的业务都越来越有套路,所有的平台都越来越比你更懂你,所有的甲方都越来越要求你提供数据服务,而所有的老板也都要求你提供数据洞察。

有数据思维,一切都是资源;没有数据思维,到处都是陷阱。

身处数据时代,自由行走江湖的本领,必须包括数据思维。有了数据思维,就能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利用数据服务或者与数据专家合作,最终解决问题。

这就是普通人数据思维的精彩应用——提出问题,挖掘资源,开展协作,推动闭环。

所以,不管你是否有数据思维,都应当问问自己:

“在这个智能时代,你是要当算法,还是要当数据?”

什么是数据思维?

数据思维就是使用数据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我们对掌握的数据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些认知,这些认知就是数据思维,然后我们以这些认知为工具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是依据我们的认知来思考的。这些认知来自我们对自己掌握的数据知识和数据技能的理解,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或明或暗的观念所限制。当然,如果认知升级,观念更新,就会发现新天地,也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创意。数据知识和数据技能,虽然看起来是客观的,但对它们的理解和认知却是因人而异。这就是每个人的数据思维水平相差很大的重要原因。

在掌握数据思维之前,先要提高数据敏感度。

如何提高自己对数据的敏感度呢?有三个方法:

首先,养成习惯,有意识的替换原来的定性思考,改用定量的方式去思考、谈论和使用。

比如,见一个小姐姐远远地走来,你就不要说,“小姐姐好漂亮”,而要说“小姐姐颜值好高”。

感知数据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对数据的亲近感。你可以把它当做是游戏,或者是思想实验,强迫自己进入数据世界,完成这一步才有可能领略数据世界的风景。

其次,要用量来定义质,从量的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

比如海洋酸化。科学家告诉我们,现在的海洋正在酸化。那么,“酸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对应表示的现实世界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呢?是说海水是酸的吗?

我们先看看海水现在的酸碱度是多少。一测量,pH值是8.1。因为酸碱度的中间位置是7,比7大的都是碱性的,所以现在海水还是碱性的。但是,一百年前是多少呢?8.2左右。从8.2降到8.1,说明海水正在向酸的方向发展,所以是“酸化”,而不是“酸性”。

你看,我们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关键量,这个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使这个事物得以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这个信念就是数据思维最基本的认知之一。

第三,找到对应值

在很多情景下,对应值反映的是你对事物性质和原因的理解,理解不同,选择的值就可能不一样。但从数据思维的角度来说,你必须确定一个对应值,才能定义清楚你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根据人口学家的共识,老年人口,也就是6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10%,就是老龄社会。这个10%就是对应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人如何应用数据思维(一):提高数据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