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风波不断,剧情悬浮被喷,改编次次翻车,国产剧怎么了?

8-9月最火的剧,要数《扫黑风暴》了。

它的火,除了片子本身的质量过硬,拥有一大片剧粉的拥趸之外,其实还跟时事,乃至一些争议有关系。

例如,前几日的片源泄露问题,超前点播问题,都将这部剧的热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那些不算和谐的声音,刚刚平息下去,还没大结局,这又迎来“抄袭风波”。

有网友反应,在追剧时发现《扫黑风暴》中的片头,用了自己拍摄并上传到“新片场”平台上的延时素材。

“是2020年2月17日那天我在伯伯家的老房子里拍的,当时正好是晴天,我临时起意想用老物件制作一组光影变幻的延时素材。”

这是掰扯下来,最后以片方以及片头片尾制作方的道歉结束。

可道歉容易,尊重原创作者的创造,始终艰难,这些年,陷入抄袭风波的国产影视作品,比比皆是。

热剧许多陷入被动的抄袭风波,剧情悬浮被喷的体无完肤,改编翻拍作品口碑翻车,国产剧,逐渐丧失创造力了吗?

抄袭风波不断

是致敬,还是抄袭,是原著抄袭,还是影视化过程中出了问题?这样的抄袭风波,在这些年里,层出不穷。

早些年,很多人可以说,大家版权意识不强,某些领域的创作能力也较差,所以会更多地借鉴别人的素材。

例如,当年的悬疑推理剧《少年包青天》,就深陷抄袭风波,无法自拔。

但如今,随着人们的版权意识增强,大家的创造能力上升,再用这样的借口,那便是偷懒了,只不过,抄袭这事,很多时候,也仅仅只是风波,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变化,真正维权,甚至维权成功的,少之又少。

小兮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宫锁心玉》和《锦绣未央》。

《宫锁心玉》:

2002年,台湾古早偶像剧《流星花园》火遍全国,F4的组合,成了无数少男少女争相模仿的对象。

10年后,于正的古装偶像剧《宫锁心玉》热播,追剧的网友,越看越不对劲儿,后知后觉地发现,《宫锁心玉》的剧情和《流星花园》竟然“跨越时空”混合了。

抄袭的风波,由此而起。

不说许多剧情一样,就是台词和场景,也是用的贼溜,古装偶像剧抄袭古早现代偶像剧,说出来,都让人觉得荒诞。

当然,这事最后不了了之,仅仅成了网友之间互相吐槽,抬杠的事情。

至于《锦绣未央》:

《锦绣未央》原著小说《庶女有毒》抄袭,这是小说抄袭风波,间接影响到了影视剧作品的例子。

2016年,唐嫣的热度还在,她主演的大女主剧《锦绣未央》大火,也带起了其原著小说《庶女有毒》的巨大流量。

可随之而来的,是《庶女有毒》抄袭200多部小说,侵犯了12位作者,60位编剧的知识产权的抄袭丑闻。

电视热播2个月后,这个案子正式立案,随后,除了上述的72位作者编剧参与了维权,还有9位律师以及近百名志愿者的努力。

余飞:“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复杂、非常麻烦,即使最后有赔偿,但维权成本还是非常高。”

这事耗费3年的时间,判赔合计超过74万。

《庶女有毒》,成了国内为数不多的被坐实抄袭侵权的作品典型案例。

剧情悬浮被喷的体无完肤

“国产剧没有穷人”

这是近些年出现在国产剧中,最普遍最多的吐槽。

超过大半的都市剧情,都浮于口号意义上的“穷”,没有实质的举止表现。

比如说,前两年,邓伦和大宝贝主演的《我的真朋友》。

在上海打工的大宝贝程真真,一开始做的是客服的工作,上了28天的班,拿到手的工资只有2000元。

不说上海,这待遇,三四线城市的客服待遇都能把她比下去,所以,程真真这是怎么做到在上海这个大城市里活着的?

斜杠青年,有第二份收入么?

很显然,她不是。

那么,她是怎么做到在魔都这样的城市里,拿着2000的工资,住着精致的大房子,衣服天天不重样的换,吃着速食火锅,还着5000的信用卡账单的?

又比如说,《恋爱先生》里的罗玥。

这个角色,简直是“穷人”的典型反面案例,在国外混了几年,但就她那暴脾气,确定能在服务行业混的起来么?

也很显然,不太现实。

如果说,国外的行情,我们可以不清楚,那国内呢?

罗玥回国后,想着做回老本行,找的是试用期工资只有8000的工作,住的是北京三环内的精装公寓。

一部价值30+万的车子,豪气地说买就买了,关键是,怎么上牌的?

当然,我们可以说,她在国外工作,攒了一些积蓄,剧中也提示了她是用全部积蓄买的车子。

所以,敢情她是拿着全部钱买了一部压根开不起的车子上路呗?

不考虑考虑车子加油保养,租房,以及怎么养活自己的事么?

果然,电视剧里的人都喝的神仙水,工资什么的,就是随口的一个数字,压根不影响日常生活呗。

“精英设定太悬浮”

国产剧热衷的“业界翘楚,精英人设”,其实不仅仅出现在现代都市剧里,同样也出现在古装剧中。

说什么成长励志剧,说什么大女主,大男主剧,说什么职场剧,说什么现实剧。

剧中人贩卖的焦虑,那都不是焦虑,剧中人的逆袭,那都不是逆袭。

男女主之间,我们往往到最后才发现,我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人,压根走的就不是逆袭的路线,而是人家本来就很牛。

要说精英人设,谁最热衷,那是靳东无疑了。

从大哥明楼开始,到贺涵、程皓、庄恕、罗槟……一模一样的业界翘楚人设,一模一样的“精英表演”。

这些年,不知道靳东已经复制粘贴出多少个大哥“明楼“了,就连他自己的日常现实生活,都活成了“精英”的样子。

“数学诺贝尔奖”的梗,也许网友还能吐槽几年也未可知。

这是从演员的表演出发的“人设”,当然,还有从人物背景出发的“精英”设定。

举个前两年大火的都市剧的例子:《小欢喜》

剧中的人物,随便一个拉出来,经济能力都吊打我们现实中的底层人物。

季家:体制内官员,有殷实的家底

乔家:父亲是企业家,资产打底码几千万起,四套学区房收租,每套租金一万起。

方家:企业中高层领导,准中产阶级,住的也是1千多万的北京学区房。

这些人,有北京户口,有北京房产,甚至有稳定的收支存款……

就这,其实已经完全跨越了普通小市民阶层,进阶“精英”层级的家庭背景,乃至“精英”层级的社会背景了。

以中产之身,用来演绎,甚至放大社会底层的焦虑,显然是不合适,甚至是不合理的。

真正代表大部分的,是普通人,而不是这些中产阶层的人。

可国产剧中的编剧,已经看不见底层的艰苦,看不到底层社畜的困窘,只能从“精英”阶层里,幻想一下小人物的悲情了。

改编翻拍经典口碑翻车

不说远的,以目前正在上映的新版《天龙八部》和去年被狂喷的《鹿鼎记》论。

金庸武侠作品中,《天龙八部》,《鹿鼎记》,《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这四部,堪称神作,从小说连载至今,已经被改编过无数次。

正在上映的于荣光版《天龙八部》,喜提豆瓣3.5的评分,多少金庸迷,看到这部剧,无语凝噎,只余泪两行。

甘宝宝和段誉文盲式的台词对话,令尊和家父傻傻分不清,可谓是一个敢问,一个敢答。

甘宝宝:“段公子,家父身体可好,是否一切顺心呢”。

段誉:“家父身子安健,托赖诸事平安。”

换现代一点儿的翻译,那便是:“段先生,我爸爸身体好吗,是不是一切顺心呢?”,段誉回答:“我爸爸身体健康,事事平安顺遂”。

嗯,你爸爸身体好不好,问我干啥呢?

见到女神,正常的人也许会紧张地手心冒汗,也许会结巴,话都说不利索,可段誉这样“大小便失禁”的,就离谱了。

这要是被金庸老爷子知道了,只怕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还是说,翩翩贵公子,大理王子段誉,压根就不是正常人?演这么一段,演员不羞耻吗?

此外,好好的武侠剧,侠气没了,武功剩下威压吊着跑的一些花架子,故事结构打乱,逻辑不通,原本的故事意义没了,选角也全是毛病。

张一山版的《鹿鼎记》,和这部《天龙八部》,算是烂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连评分,都像说好的,定格在3.2分。

这版《鹿鼎记》,张一山完全没有了少儿时期刘星的灵气,也没有诠释出专属于韦小宝的古灵精怪和痞子气。

这个版本的韦小宝,记忆点,不是故事,不是人物,而是张一山奇奇怪怪的肢体动作,穿着打扮,以及教科书式的演技灾难。

瞪眼、张嘴、挑眉、假笑……恐怖的“怒目圆睁”,加上张一山过于瘦削的脸,再配上扭曲的其他动作,一整个“尖嘴猴腮”样。

韦小宝是金庸老爷子收官之作的主角,他和金庸的所有小说主角都不同,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没有什么大的志向,更没有什么江湖侠义道德。

他不完美,玩世不恭,油腔滑调,不学无术,怎么看都不靠谱,可他却又心思缜密,灵活机敏,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从容不迫,重情重义。

可以说,这是一个集结了所有正面和反面特质的人物。

把“韦小宝”这个角色塑造好,整部剧就成功了大半,反之,这部剧也就毁了,很显然,张一山扛不住“韦小宝”的大梁,剧方也没打算把“韦小宝”的形象立住。

他们的手段,更倾向于集中在韦小宝的7个老婆,7段感情上,好好的一部剧,愣是以八卦作为噱头,对原著作者,对小说粉丝,对观众,没有半点尊重和敬畏之心。

也不知道,这是演员的可悲,还是导演的失职。

结尾

这些年,国产剧大半都被“爱情”故事垄断,即便是主题明确的职场剧,历史剧……最后都会成为几位主角,配角们的爱情主场。

大约是“爱”太多,资本的力量太美,影响了导演编剧乃至演员明星们的发挥。

让他们把“偷懒”玩到了极致。

其实,国产剧不乏好剧,比如《觉醒时代》,《山海情》,《大江大河》,《乔家的儿女》等

但流量为王的市场环境中,很多好剧往往被淹没,剩下的那些肥皂剧,悬浮至极,争议满身的剧,落入了观众的眼中。

渐渐地,观众麻木了,也就忽略了真正有创造性的作品,国人,不是丧失了对影视作品的创造力,只是没被发现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抄袭风波不断,剧情悬浮被喷,改编次次翻车,国产剧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