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自己,浪漫的现实主义——读《窗边的小豆豆》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用日本国那种天真和温存的笔调,写一个难以被常规学校容纳的“问题学生”小豆豆,被充满爱心和理念的小林校长接纳和教导,最终找到人生方向的故事。开始读,我带有一种不屑,要不是大学时候对王向远老师印象太深,对那些一口井、一只蛙、一滴水就能写成一整首诗的日本俳句有些许了解,我对这本书的文笔真的想说一句话——“这个日本人到底要装到什么时候”。那种天真,是本来的纯粹的天真,它的深刻在于“质实”而非“其实”,扯远了。

        小豆豆,老师说东她扯西、总是有能力把上课的注意力引到奇怪的方向、永远不知道适可而止的问题小学生,让我想起了曾经令我头疼的那些某某某。幸运的是,小豆豆有一个愿意为她洗脑恭听的妈妈。大多数妈妈,若碰上了一个对循规蹈矩怀有疑问,在听话前总想先搞清楚为什么,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闯祸孩子,心路历程从施恩威并施、循循善诱到无计可施,最后只好通通作罢做一个佛系妈妈。因为大多数妈妈,在面对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时,心中升起的是恐惧和消除的想法而不是接受,说接受谈何容易,谁敢说自己心中没有一点点小怪物的影子呢?最终我们和小怪物和解了吗?现实是,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而是大家都火急火燎地要消灭这个小怪物。这本书里的小豆豆妈妈,没有用好和坏来评判孩子,她对造成老师困扰感到真诚的抱歉、对小豆豆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灵光和识趣,她做到了接受,蹲下来倾听孩子的童言童思,为她找一个适合成长的地方,这些努力都是正确的着急、积极的尝试。更幸运的是,小豆豆遇见了小林校长。

        以后做什么样的人?间谍、售票员、护士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每天层出不穷地跑进小豆豆的脑袋瓜里,而小豆豆诚实地天马行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小林校长认真而饶有兴趣地倾听了4个小时,小豆豆第一次感受到了被接纳的快乐。小林校长,能够毫无芥蒂地接纳小豆豆们,首先他接纳了自己,他笑起来坦坦荡荡,丝毫不为自己漏风的门牙怕羞和自卑,他把孩子的便当起名为山里的海里的东西,摒除攀比的分别心;他把蔬菜作为运动会的奖品,让孩子们都有带回家的收获;他让孩子们裸泳(说实话惊吓到我了),让孩子学会尊重残疾的身体;他尝试旋律教育法,是为了不仰赖语言和文字的教育,打开孩子们的感官。小林校长对问题孩子们的特殊大而化之,对老师们的措辞精益求精,对小豆豆掉粪坑、捞钱包的愚蠢行为沉默包容,对欺负女孩子的男同学严厉禁止。最后毁于大火中的巴学园,闪着坚毅的眼神说要重建的小林校长,在我心中是那样温暖。不是哄哄孩子的耐心,是对身心教养正在身体力行的教育者。

        最感动我的是小豆豆的和泰明的那次秘密探险,泰明因为小儿麻痹症而行动不便,小豆豆用梯子、用头顶着他的屁股,帮助小伙伴完成了爬树的愿望,身体畸形的泰明心智却很健朗,总是和群体格格不入的小豆豆却那样热心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好孩子,这个好不是扭曲自己规整成社会定义的那个好,而是接纳差异、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健康,让他按照自己本来的面目和规律成长为“好”,就像这本书里小林校长倡导的,自然的就是好的。这本书读来很温暖,理念也非常超前,作者黑柳彻子就是小豆豆本人,她在日本主持界大概是杨澜加董卿的咖位,所以该书在升学激烈的东亚畅销也免不了其中成功学的因素,就像如果不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便不是可读的《人间失格》了,总有珍贵的笔墨沉寂在无名之中,无聊的语言夸大在盛名之下。作者真实的经历让这本现实主义的书带有了浪漫色彩,但教养毕竟是各家的事,不可以此为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成为自己,浪漫的现实主义——读《窗边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