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四圣心源第21天--气血气滞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气也。

  气,阳也,而含阴魄,是以清凉而降敛;血,阴也,而吐阳魂,是以温暖而升发。及其魂升而神化,则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盖精血温升,则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洒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一物也,悉由于中气之变化耳。

精气神,这是我们太日常的词,形容一个人的状态好坏,总有说到,但具体如何指,总不明,今学习明白精是肾精,气是肺气,神是心神,魂是肝魂。这四个却实为一,均是中气,那何为中气,现在想来当是人之本源,虚空之静,当打坐时,可以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那是中气接通的状态。

不觉想到相关的词,细想都是有原理的。失魂落魄一般是人受打击后思虑不止,茶饭不思,而伤了脾胃,从而断了与中气的接通,从而一气周流混乱,严重的则魂飞魄散了。

心惊胆战,当心神不安,心属火,胆为木,木生火,子出了问题,母亲怎能安?

神不守舍,我们心神正常是居于蔽骨下,也就是心在肚子里,但当有事牵挂,心神总飘在上,便是不守舍了,实际是心火上炎的表现。

气魄:有时形容人气魄很足,这是健康的表现,胆气壮,气魄足,胆与肺都主降,我们的中气稳居于身,没散没泄,自然健康。

气定神闲,更是一气在身体流转的良好表现。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守;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补养神气,则宜清凉,而滋益精血,则宜温暖。


 气秉辛金清凉之性,清则调畅,热则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之性,温则流行,寒则凝瘀,行则鲜明,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故病下陷。

  气滞之家,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半缘上中之虚热;血瘀之人,紫黑成块,杯碗倾泄,多因中下之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者,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此气血致病之原也。

如此看来,老年人血栓问题,主要还是阳虚所致。



 肺主藏气,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家之所播宣也。气以清降为性,以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方化,而已胎阴魄,故其性清肃而降敛。实则顺降,虚则逆升,降则冲虚,升则窒塞。

  君相之火,下根癸水,肺气敛之也。肺气上逆,收令不行,君相升泄,而刑辛金,则生上热。凡痞闷嗳喘,吐衄痰嗽之证,皆缘肺气不降。而肺气不降之原,则在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故肺无下降之路。

肺气是下降的,该降不降,就出现痞(肚子里的硬块)闷嗳(反酸)喘,吐衄(鼻孔出血也泛指五官和肌肤等出血)痰嗽之类的病,肺的根原还是于胃的不降。

肺胃不降,君相升炎,火不根水,必生下寒。气滞之证,其上宜凉,其下宜暖,凉则金收,暖则水藏。清肺热而降胃逆,固是定法,但不可以寒凉之剂,泻阳根而败胃气。盖胃逆之由,全因土湿,土湿则中气不运,是以阳明不降。但用清润之药,滋中湿而益下寒,则肺胃愈逆,上热弥增,无有愈期也。

  下气汤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五味一钱 茯苓三钱 杏仁三钱,炮去皮尖贝母二钱,去心 芍药二钱 橘皮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滞在胸膈右肋者。

清肺热,降胃气,需要上凉下暖之药,但不能用滋润之药,否则更助水湿。下气汤听说是名方,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用此一方加减成新中国名医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读四圣心源第21天--气血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