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重在“强化”而非“物”!

由于缺乏自知,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觉。比如,我始终秉持着好听且实用的原则在讲课,也一直以为自己讲的还不错。可近来才意识到,那不过是以我为中心的以为,正在像肥皂泡一样被现实刺破。

一位学员看了我昨天有关强化的涂鸦后,又跟我做了分享。对于某些我觉得她不清晰的地方,我又苦口婆心了一番。至此,我觉得已说得够明白,可临了她还是嘟囔了一句:既然不是物,干嘛要叫强化物呢?

这话对我振聋发聩,感觉下巴被惊掉了。

此时的我已顾不上启发、引导、支持、鼓励,扶着下巴直接逼问:你难道不知道强化物这个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

她说:知道!

但她又说:真的不知道强化物对应的英文单词是什么?

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进步,由不知道到知道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如果自己搜索不到结果,做老师的也是可以让你知道的。

我告诉她,强化物的英文是Reinforcer。去掉那个r后的Reinforce就是强化——估计这一点是我啰嗦,因为她英文不错。

没想到接下来她和我就不再有双向互动,而成了我给她单向的讲课。今晨我把在被她激活了那种好为人师的人性弱点后所讲的加整理,供大家参考——

把Reinforce译成强化,哪怕达不到信达雅,至少不能说有什么错。但把Reinforcer译成强化物,就让人费解了。本来,Reinforcer指的是在行为之后出现并能够强化该行为的一切,它更多地体现为一个事件,比如一个因应着某行为的出现而变化了的环境事件。这样的事件当然不是用一个物字就能囊括的。比如,拿竹竿去打枣,枣落下这个事件,而非作为物的枣,才是竹竿打枣这个行为的强化物啊!

(关于这一点,我是用来好长时间并反复举例才给她讲明白的,直到她能够给我举出例子来,我才相信她真的明白了。)

从构词法上讲,Reinforcer这个单词是动词名词化构成的。我这样说的目的在于强调,它是一个独立的单词而非词组,因此,它不能拆分,也不存在内部的修饰关系。但是,翻译成我们汉语的强化物后,就在语义上首先成了一个由强化和物两个词共同组成的词组词。强化和物这两个词分别有着独立的意义,并且是拥有各自通用语义的独立词。词组词通常具有修饰和从属的关系,比如强化物,自然地被理解为具有强化作用的某物,人们关注的焦点就被集中在了物上。这种通用语义的理解,即大众语汇,会将强化物这个专业术语的内涵予以模糊。

物直接作为强化物的现象当然有,比如某人看到一棵枣树上的某个枣红了,便伸手够下来吃。此时和此处,枣就成了伸手够这个行为的直接强化物,他以后再看到这样的红枣就会伸手去够。但如果一个孩子因够不着那个红枣而哭闹,为了平息他的哭闹,他爹就伸手把那个枣给他够了下来,他就不哭闹了。此时和此处,枣本身不是直接的强化物,强化物成了“他爹给他够枣”这个事件。这个强化物强化了什么呢?强化的是这个孩子见到够不着的枣就哭闹这一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重在“强化”而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