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7 體驗潮州文化

       一提到潮州,吃貨的腦海裡立馬浮現出的肯定是“潮州打冷”,作為首富李嘉誠、騰訊馬化騰的故鄉,據統計,香港潮籍人士約佔香港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在中國商幫之中,潮商有“東方猶太人”的稱號,從抱團取暖到強強聯合,他們在香港各界打下片片江山、翹楚輩出,也讓“潮州幫”這個名號名副其實且愈發響亮。

       所以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和對潮汕地區的好奇,在國慶香港通了高鐵之後,三個小時就能直通潮州,那就約著朋友週末啟程啦!

       潮州歷史悠久,文化獨特,古蹟眾多,自古就有“來廣不來潮,白白走一遭”的說法。作為粵東地區的文化中心,潮州市也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而潮州文化物化到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如潮州話、潮繡、潮州木雕、潮州民居、潮州工夫茶、潮州菜等等。

       但潮州,最吸引我的就是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東門外,橫跨韓江,連接東西兩岸,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也是潮州八景之一。與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及北京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集拱橋、樑橋及浮橋於一體,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橋全長約520米,現存古橋墩21座,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西元1171年),初為浮橋,由浮船連結而成,後自兩岸向江心逐墩修築,民間傳說是道佛兩教鬥法比賽誰建成的橋墩多,但到比賽結束橋也沒有合龍,所以現時江中心也仍有浮船連接。在每日下午五點到次日早上十點鐘,浮船會撤開讓航道通行,如果五點趕不及返回起點那就要多花一倍的時間繞行了。

       橋上風景極佳,遊人如織,橋亭形態多種多樣,空間大小不一。現存的30個橋亭中有12個為殿式閣,是以東西向橫跨橋面,規矩平穩威嚴有如大殿,另18個為雜式亭台,分離大橋中軸線的兩端,別有一番趣味。

       橋亭內也都是潮州文化的形象展示,比如享譽中外的潮州手拉朱泥壺就吸引了不少人的圍觀,原來自宋代以後,潮州成為陶器生產中心,被稱為“中國瓷都”。

       究其原因,在於潮汕地區的泥料屬天然礦料,氧化鐵含量高,質地細膩柔韌而不含砂,製造出來的茗壺,質地堅實,顆粒結構疏朗,表面平滑,能保持透氣而不透水,保鮮和保溫性能好,具有耐受驟然冷熱的性能,不含有毒物質及放射性元素,還能雕刻出精美的浮雕。

       朱泥壺製作工藝源於江蘇紫砂壺,眼見做壺師傅不緊不慢地像變戲法一樣,做出來不少的茶壺茶杯,這些樣品直接拿去燒鑄就是陳列架上成形的茶壺套裝了。

       游廣濟橋,品潮州菜,夜深後的牌坊街張燈結彩,若不見這些現代人的裝束,真仿佛回到了電視中拍攝的古時候。牌坊街的由來要追溯到清末民初,那時具有南陽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引入了廣東,與明清的石牌坊共存,形成了獨特的1948米長的魚貫著二十四座明清牌坊的街區。

       潮州,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讓心慢下來,體味生活的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2-07 體驗潮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