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里正拿着一张脸,这确实是一张脸,而不是一个头像。 它是用抛光的墨绿色石头制成的,后部被掏空了,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微型面具。深色的石头上点缀着白色的蛇状条纹,这就是石料名称——“蛇纹石”的由来。
这面具刻画的面孔属于奥尔梅克人,奥尔梅克文明繁荣于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400年,被称为中美洲的母亲文化。在我们熟知的玛雅文明出现前,奥尔梅克人已经统治了现在的墨西哥长达一千年了。
最近的几期节目的藏品,带着我们奔驰在波斯帝国的皇家御道上,亲临古希腊神话中的战役,与北欧人一起举杯痛饮。这些制作于2500年前的物品,展示了它们的制作者如何看待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我们发现,在亚洲和欧洲的文明中,人们在给自己进行身份定位时,往往会关注其他文明——有时是模仿对方,而更多的则是将其作为对立面。今天,我来到了美洲大陆,准确说,是墨西哥东南部的低地雨林,靠近墨西哥湾。这里发现的奥尔梅克石面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只关注和审视自身的文明。
多数人对帕台农神庙和孔夫子耳熟能详,但很少人知道,与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代同期,在中美洲还兴起过一个伟大的文明。奥尔梅克是高度成熟的文明,他们兴建了中美洲最早的城市,描绘了天文图,创造了当地最早的文字,可能还制作了最早的历法。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世界最早之一的球类游戏——西班牙人3000年后来到中美洲时,这种游戏还在流行。球是用橡胶做的,就取自当地的橡胶树。我们不知道奥尔梅克人如何称呼自己,但文献记载,阿兹特克人称他们为奥尔曼人(Olmen),奥尔曼就是橡胶之国的意思。
奥尔梅克文明发现的时间不算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才在墨西哥的丛林里发现了奥尔梅克文明的遗址、建筑、雕像。而确定奥尔梅克文明的年代花费时间更长,直到1950年代,随着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的出现,考古学家才得以确定丛林中那些建筑的年代,并借此推断出奥尔梅克人生活的年代。研究结果表明,这个伟大文明繁荣于大约3000年之前。这个古老而悠久文明的发现,对现代墨西哥人的文化身份认同至关重要。我们请教了墨西哥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现对他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拥有惊人的文化传承。许多拉丁美洲人都是欧洲国家的移民后代,没有很强的印第安文化背景,因此对于古老的墨西哥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不强。而实际上奥尔梅克文明比基督教的出现要早十二、三个世纪。”
“我们认为自己是这些文化的继承者。它们是我们性格和种族的一部分。今天的墨西哥人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混血人种,印第安文化渗透进了我们的文学、绘画、习惯、传说,无处不在。同西班牙文化一样,印第安文化同样是我们的遗产。在我们的西班牙文化传统中,也不仅有伊比利亚文化(西班牙位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还有犹太文化,摩尔文化(阿拉伯文明曾在中世纪统治过伊比利亚半岛,摩尔文化就是欧洲的穆斯林文化)。因此,墨西哥文化是典型的多元文化,而伟大的印第安文明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奥尔梅克人到底是谁?这张面具到底是谁的脸孔?它是如何佩戴的?奥尔梅克石面具一直让历史学家们着迷。通过研究面具的脸部特征,学者们提出他们可能是非洲人、地中海沿岸人,甚至中国人,总之,是外来的殖民者。我相信你能从这个面具上找到非洲人或中国人的特征,但这个脸孔首先体现的是十足的中美洲人的特征。今天,我们从生活在墨西哥的奥尔梅克人后裔那里仍然能看到一张张这样的脸孔。
(插播:有一种观点,认为奥尔梅克人是周灭商后,从海上漂流过来的商朝遗民。首先是印第安人的长相与亚洲人很相似,其次奥尔梅克人的一些纹饰与商朝很像,再有就是印第安文字与甲骨文很相似,而奥尔梅克是印第安文化的鼻祖。大家可参阅下面的图。)
当然,从古代美洲社会里寻找欧洲或亚洲的元素,也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想法。美洲古文明和其他大洲的古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美洲也有金字塔和木乃伊,也有寺庙和祭祀仪式,社会结构和建筑模式也与其他文明相仿。学者们不敢相信美洲文明是自己孤立的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确实如此。
作为面具来说,它只有12.5厘米高,显然太小了,不可能罩在脸上。它更可能是在某种仪式上作为头饰或挂在脖子上,因为面具的侧边缘和顶部都钻有小孔,可以方便的系上绳子。双颊上都绘有图案,在我看来像是烛台上的两根蜡烛。而在研究奥尔梅克文明的专家卡尔-陶布教授看来,它们更像是代表着罗盘的基本方位(东南西北),由这些图案推测,这个面孔可能属于一位国王。
“我们在奥尔梅克文明遗迹中已经发现了巨大的石质头像、国王的宝座、国王的肖像,这都是王权的元素,但王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中心性。在这个精雕细琢的面具上,我们看到的双颊上的四个图案很可能代表着四个方位(东南西北),对奥尔梅克人来说,他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国王要成为世界的中心和基点,世界的其他部分都是由此而延伸的。”
实际上,我们近期介绍的几个文明,以及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文明,都视自己为世界的中心。
除了崇拜各种神灵,奥尔梅克人还敬拜自己的祖先,因此,这个面具也可能代表着一位先王,或是传说中的祖先。卡尔-陶布教授说:
“我们还发现了不少类似的玉石面具,脸颊上都刻画着纹身,与大英博物馆的这一幅一样。我把他叫做——双纹之王。这位双纹之王可能是奥尔梅克历史上的一位国王,而且他可能真的在脸上刻上了这样的图案。”
不管面具的脸孔属于哪位,当他出现在公众场合时,一定是十分气派的。他的耳朵上有几个孔,大概是为了佩戴金耳环。尤其是嘴角两边有两处凹陷,像是很大的酒窝,它们其实代表着脸上的圆孔。今天我们看到有人在面部穿孔并镶上首饰,而他的这个孔要大得多,实际上是为了塞上塞子。在中美洲的历史上,人们在面部打孔并塞塞子是很常见的现象。他们把这种改变脸部形状的做法视为美。
今天我们只能通过这些面具来想象奥尔梅克人的长相,因为他们的骨骸都已经完全被热带雨林的酸性土壤中腐蚀了。而他们关于人体美的观念可能超乎今天人们的想象。卡尔-陶布教授说:
“他们会改变自己的头部形状,对他们来说这是美的标志。他们会将新生儿的头部裹起来,使其向上长,有人称之为鳄梨头,但实际上奥尔梅克人是想模仿玉米的样子,这是一个崇拜玉米的种族。”
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奥尔梅克文字——或许称为符号更合适——保存了下来。我们正在努力解读,但缺乏连续的书写素材,我们很难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奥尔梅克的很多物品上都有类似文字的符号,比如陶器、雕塑,这说明在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地带,文字曾经被广泛使用着。
即使我们还不能阅读奥尔梅克文字,近期发掘的奥尔梅克城市遗址仍向我们透露了很多关于这个文明的信息。在靠近墨西哥湾的古城拉-本塔,有着宏伟的阶梯型金字塔,以及供奉神灵、祭拜先王的庙宇。这些建筑是城市的中心,在金字塔的顶部,往往也建有庙宇,就像同一时期兴建于卫城之上的帕台农神庙一样,都俯瞰着自己的城市。
不同于帕台农神庙建于自然形成的岩石山上,奥尔梅克人先堆砌一座人工山——用平台一词无法体现它的规模——再在上面建寺庙,以俯瞰全城。城市的布局,以及景观布置,不仅是奥尔梅克人的特色,后来的玛雅城市、阿兹特克城市也是同样的面貌。美洲文明显然都采用了奥尔梅克模式——即一座位于中心的神庙俯瞰着开阔的广场,环绕它的是一系列更小规模的庙宇和宫殿。
公元前400年,拉-本塔和其他奥尔梅克文明中心都被废弃了。大型文明中心突然被神秘的抛弃,此类现象频繁在中美洲历史上发生,令人困惑。就奥尔梅克而言,原因可能是脆弱的热带河谷土地负担不了过多的人口,或是地壳运动导致河流改道,也可能是当地一座火山喷发,或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短期气候变化。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
我这会儿正在攀爬一座位于墨西哥中部的大金字塔,现在的高度是73米。在我面前是特奥蒂瓦坎古城的遗址,这座城市是在奥尔梅克文明神秘消失几个世纪之后建造的,这里有宽阔的道路,金字塔和公共建筑的规模与同时期的古罗马相似,而它们都是奥尔梅克模式的延续。奥尔梅克文明对美洲影响深远,是后来几个美洲文明都将遵循的模式,它不愧是美洲的母文明。
下期节目将要介绍的物品,也代表了一个持续上千年的文明模式。这个文明的发展也是完全独立于欧洲文明的。下期要介绍的是一口钟,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