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叶带娃:在字典里去掉“不要”

hello,我是老叶,一个不断进击的奶爸。

家有二宝,姐姐球球6岁,弟弟火火4岁。希望你喜欢我们家的故事。



01 以前

小区有个小小的儿童游乐区。

只要有空,我都会带孩子们去那边玩。

那边很热闹,无一例外,每次都聚集了很多小朋友,以及他们的家长。

也无一例外,每次也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呵斥声:

“不要跑”、“不要跳”、“不能爬”、“不能玩”、“要小心”……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家长们照看得很忧心。

有时候,看着那些担心孩子摔倒、受伤的小心翼翼的家长,我真是替他们心累。

他们怕孩子受伤,就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其实,以前我也是这样的。

在我们家里,也充斥着这样的控制:

“不要吵”、“不要闹”、“不要吃糖”、“不要玩水”、“不要乱跑”……

孩子们在“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制止声中,郁闷不已。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万达广场的游乐园玩。

里面有一个划船的项目,球球很想玩,但我怕有危险,就拒绝了,弄得她很不开心。

其实水很浅,才到大人的脚脖子而已。

02 觉醒

直到一天,我看到了一个故事,相当震惊。

有一只熊一直被关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笼子里,它只能站着。

后来,它被放出来。

它可以爬行、打滚,甚至奔跑了,但它仍然一直站着。

那个真实的笼子虽然不在了,可似乎永远有个虚拟的笼子在束缚着它。

细思极恐!

我不就是这个笼子吗?

孩子们受到各种束缚,只能“站”着,不能“爬行”、“打滚”、“奔跑”。

我在压抑孩子们的天性,并忘记了“没有试错就没有成长”的道理。

我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凡事不能尝试”的固定思维。

这个实在是太可怕了。

后来经过学习,我知道家长要做的就是:

“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探索,让他折腾,让他在试错中成长。”

家长要做的是园丁,而不是木匠。

不要老想着控制孩子,而是给他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讲到这里,我不由想起自家的几个堂兄妹。

我爸和我两个叔叔的家教都比较严格,对孩子控制得比较死,很严肃,家庭气氛也是比较压抑的。

而我大叔是个例外,整天都慈眉善目的,对孩子做什么也几乎不怎么管。现在大叔的女儿,是我们这辈人里最幸福的。

03  改变

压抑、控制,不允许孩子尝试的家庭,孩子长大后,要么反弹过度,变得很叛逆;

要么被打趴下了,变得完全没有主见,事事都听爸妈的。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尝试的。

不让牛下田,牛怎么会耕地呢。

让孩子自己做主,让他们在试错中成长。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很注意不要控制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尝试。哪怕出错了也没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去掉了“不要”,最多“给一点建议”。

比如,

最近这几天降温,早上有点凉,球球自己挑了一套很凉快的短裤短袖。

换了以前,我就阻止了,嘴里一定是冒出“不要穿短袖!”

但现在我只是给一点建议,说“有点凉噢。”

她听了,想了一下,表示认可,然后自己去挑了一件外套披起来。

如果当时她不接受建议,我也不会再说什么。

最多就是感冒,但她也因此知道这种温度,是需要穿外套的。

下次肯定就知道怎么做了。

写到这里,想起前段时间,火火突然想穿恐龙衣服,姐姐也跟风,要穿宇航衣服。

这些衣服都很厚,而那时候正直酷暑。

妈妈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她同意孩子的想法,给他们穿上了衣服,并把空调的温度调低到20度,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从前,我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凡事不能尝试”的固定思维。

现在,我们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凡事都可以尝试”的成长思维。

让我感到开心的是,孩子们越来越开心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叶带娃:在字典里去掉“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