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习第42篇《邶风 静女》(全)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42篇《邶风 静女》

【原文阅读】

静女其姝,俟sì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美且异。

匪fě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参考】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字词注释】

(1)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2)姝(shū):美好。

(3)俟(sì):等待。

(4)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5)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6)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7)娈(luán):面目姣好。

(8)贻(yí):赠与。

(9)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也有人认为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10)炜(wěi):盛明貌。

(11)说(yuè)怿(yì):喜悦。

(12)女(rǔ):汝,你,指彤管。

(13)牧:野外。

(14)归:借作“馈”kuì,赠送。

(15)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16)洵:实在,诚然。

(17)异:特殊,特别。

(18)匪:非。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的诗,描写了这对青年男女相约、相戏、相见、相赠的情景。《诗序》说:“《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但今人多倾向于这是男女幽会之诗。

        古往今来,对《静女》中的女主人公到底是什么身份,一直难有定论。因为对诗中“彤管”一物的解释不同,女主身份可能是民间女子,认为“彤管”为植物、或笛子、或针管等;女主身份可能是女史,《毛传》《郑笺》以及《左传》中都说,彤管是赤笔管,是宫中女史所用之物。不过,无论女主身份如何,这首诗所描绘的炽热恋情都动人心弦,千古不衰。

        本诗作者应是一位男子,一位情深意长又情趣颇丰的男子。在他心里,自己爱的女人既温柔娴静又姝丽无比,“静女其姝”。一个女子,当爱情之花在她心中盛开时,即使没有任何背景的陪衬,她就已经很美丽了。而静女的背后,陪衬着一段古老的城墙,她“俟我于城隅”。厚重的城墙在一个女孩子身后延伸,好似一幅韵味深远的油画。画面虽简单,可能发生的故事却是无限的——她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角落见面了!

        诗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凸显出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和性格。对男子,主要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其痴情、憨厚和单纯的性格。他赴约时是那样的兴奋开心,情人藏而不见时,又是那样的焦急。他不是用机智对付情人的戏弄,而是“搔首踟蹰”,显得憨厚、可笑、可爱。当姑娘给他礼物时,他又是那样的喜出望外。左一个“姝”,右一个“美”,赞不绝口。

        特别是最后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可爱的静女送给男主人公一束她从郊外采摘的荑草,并不是荑草本身有多珍异,因为它是心上人的赠与所以才格外美丽,传递出深深的爱意。

      对于女子,诗篇则是通过她的行动来表现性格,藏身逗乐和馈物寄情的举动,表现了她的活泼、开朗、大方。女子的主动、机灵和男子的老实、被动,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篇的用笔非常紧凑、惜墨如金,却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无不细致微妙,让我们由衷赞叹。正如《诗经体注图考》所云:“通诗只一个‘爱’字尽之。首言未见而思,后言既见而赠,乃得赠而爱其人。又因其人而美其赠。无非辗转相爱之昵意。”     

          “静女”的美吸引了从古至今的许多学者,其中也不乏对静女的种种猜疑,说她是“淫女”,很会勾引男人。其实,这些争论我们都可以不必理会,只欣赏诗中的唯美爱情就好。生活往往已经是一地鸡毛了,文字中谁不愿见俊男靓女的美丽爱情。

【《静女》学习的反思探讨】

        等待恋人的煎熬与美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或许很多人都体验过这样的等待。这等待是无比煎熬的,又是无比甜蜜的。无数在心头跳跃奔涌的相思,像吐泡泡的小鱼冒出水面,咕噜噜,咕噜噜,冒得春风浩荡,冒得人心花怒放,哪有工夫思量时间的流逝,任它潮涨潮落,匆匆又匆匆。

        美国传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有一首关于“等待”的小诗流传颇广。

等待一小时,太久,

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

等待一万年,不长,

如果,有爱恰巧作为补偿。

        这首小诗很短,却非常耐品,小诗传神地道出世人为爱等待的微妙心理。等待,让人焦灼,尤其等而不来,可谓“一小时太久”,多一分,多一秒就急不可耐。然而,等而不来有多焦急、多无奈,等而有候就有多甜蜜、多幸福,所以“等待一万年,不长”言之凿凿,毫不夸张。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处是柔软的,那里,盛满狂热,盛满感动,盛满深深的爱。为爱等待,心田总会春暖花开。

备注:

        艾米莉·狄金森(又称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美国诗人最著名的佼佼者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毛诗》(2)

        西汉时一直是三家《诗》占统治地位,《毛诗》不立于官学(王莽新政时一度立于官学,王莽失败后又被取消),只在民间传授,在东汉时期才逐渐兴盛,乃至完全代替了三家《诗》而独传天下。

        《毛诗》所以胜过三家《诗》,相比有以下四个优点:

      第一,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许多《毛诗》学者对《毛诗》的训诂和序说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我们现在看到的《毛传》训诂简明,虽然它的内容还有许多缺疑和不妥的地方。后来的学者又不断进行加工、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吸收了东汉时期文字学和历史学等学术研究成果,把文字和名物训诂建立在比较切实的基础上。《毛诗》的训诂,我们现在来看,当然是不完善的,但在当时的学术水平上比派别多、经说烦琐杂乱的三家《诗》要高明得多。

        第二,《毛诗》学者一直坚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著述原则和“温柔敦厚”的诗教理论,排斥极端落后的谶纬神学,很少有妄诞迷信的内容,着重发挥儒家“圣道王化”的政治理想。当阴阳灾异和谶纬迷信对人民失去欺骗作用时,封建统治阶级自然要转而利用《毛诗》的政治教化和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毛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每一篇诗都有简明的序,说明该诗的题旨。这些序经过许多人增补加工,按照周代历史发展,把三百篇解释成是依照周王或诸侯世次排列的,从而依时代顺序来解释诗义。当然,他们的解释并不可靠,有许多附会和臆说,但比毫无系统、时代颠倒错乱的三家诗说要高明得多。

        第四,“毛公述《诗》,独标兴体。”(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毛传》注重“兴义”,标出116例。它所解释的“兴”都是譬喻,用以表现某些政治思想或伦理思想,从而把一些情诗恋歌和一般抒情诗解释得具有封建政治教化的深意。《毛传》大量运用这种说诗方法,形成一套“兴义”理论,这同主要只用历史故事杂说来牵强附会的三家《诗》说相比也要高明得多。

        《毛诗》在以上四个方面超过了三家《诗》,能够发挥为统治者教化服务的作用,所以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能够独传于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学习第42篇《邶风 静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