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孔德

      社会静力学: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及其结构的学说

    社会动力学: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斯宾塞

        社会有机体论: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意义上去理解,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

        社会进化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理论一样,也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生物界生存竞争的原则在社会里也起着支配作用,进化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而不应人为地干预

                              涂尔干

      社会事实:任何对个人施以外在强制作用的、固定的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社会总体中普遍出现的、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只有以社会为基础和承担者的现象才算作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普遍性。

      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1把社会事实当作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2要能区分正常的社会现象和病态的社会现象

    3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4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

     

      机械团结:机械团闭结指由于社会构成要素之间按彼此相似或相同的性质形成的团结,个体保持着l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存在样式类似于无机物的类聚一样,其存在分子是相同的,联系是机械的。

        有机团结:指由于社会的分化,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某种特定的或专门化的职能,这种分工或分化使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其他人,每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存在而且也成为与其他人相互依赖的基础与条件,由此形成社会有机统一体。

        自杀理论:

        1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

      2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

      3宿命型自杀:由于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

    4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端的个人主义

                                  韦伯

      社会行动理论: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动以主观的意义,这种行动考虑到他人的行动,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动作为目标的行动。

  1目的合理行动:根据可计算的、可能带来现实利益来选择目的和选择能达到目的的手段的行动。

  2价值合理行动:以价值观念为目的行动,并不考虑有无现实的成效。

  3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4传统的行动: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三种领导类型:

    1传统型权威:

      2超凡魅力型权威

      3法理型权威

 

    宗教社会学:

      以宗教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宗教起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及其社会功能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内容1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2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入世禁欲主义:劳动是人的天职,是荣耀上帝的行为—新教

      出世禁欲主义:拒绝外部尘世,抗拒世俗诱惑-天主教

      入世神秘主义:遵从某种圣统,顺应世俗-儒教

      出世神秘主义:弃世厌世,沉于冥想-佛教

      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一种职业责任、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韦伯说:“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

       

      科层制:官僚制(bureaucracy)是权力依职能和职位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亦称科层制,

                        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是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社会学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代表为美国的帕森斯、默顿等。由社会有机体论和功能主义发展而来,主张用功能分析方法认识和说明整个社会体系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生活之所以能维持下去,是因为社会找到了一种手段(结构),去满足人类的需要。

      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

        帕森斯:模式变项理论:AGRL理论

    A行为有机体(适应)-经济-货币

      对环境的适应

    G人格系统(目标达成)-政体-权力

      目标的获得

    L社会系统(模式维护)-法律-赞同

      对越轨行为的控制

      R文化系统(整合)-家庭教育-价值承担和声望

    将社会不同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

A适应: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

G目标达成:确立目标的优先顺序,并调动系统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以政治及其功能为中心

R整合: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制度规范为中心。

L模式维护: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即互动中止时期,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以价值为中心。

默顿:功能分析范式

        范式:一套严格的分析研究程序,作用在于确定概念、假设命题。

        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正功能,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组成部分的需求满足时,它则是反功能的。

        社会结构单位发挥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正式的”或预期的功能,除了已意识到的或显功能之外,一个社会结构单位还具有尚未意识到的,或者是未预料到的潜功能。

    错误假定:功能一体性、普遍功能主义、不可或缺性

       

     

      历史地位:

          结构功能论在5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对现代化理论有很大影响。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论受到相当多的批评,它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结果,受到了猛烈的抨击。与生物体不同,社会的各个部分并不总是为了整体利益而通力合作的。社会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处于冲突之中;某些部分的获利则是以其他部分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

 

                        社会冲突论

达伦多夫:

    强制性协调:社会组织不是寻求均衡的社会系统,而是强制性协调联合体。

    辩证冲突论:认为社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是产生冲突的根源,冲突是社会生活中自发的、普遍的、基本上不能消除的因素,它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并使其制度化。

   

科塞的冲突功能论:

      引发冲突的起因是社会报酬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此表现出来的失望,分配体系合法性的消解乃是关键的诱导因素。

        现实性冲突:冲突是为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而作为。

      非现实性冲突:无论人们是否认识到冲突的存在,冲突本身就是目标。

      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指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故亦称社会安全阀制度。

                        社会交换论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任何人际关系,其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只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精神和物质的交换过程达到互惠平衡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而且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条件下,人际关系才能维持。

理论基本命题

      成功命题:如果个体的某个行动越是经常受到报酬和奖励,那么他就越有可能有经常类似的行动

      刺激命题: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如果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者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某人的移行动带来某种报酬或奖励,那么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个体就越有可能进行类似的活动。

        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同样的行动.反之。如果某种行动产生的结果使得此人受到惩罚.那么他就有可能采取措施避免类似行动的发生

          剥夺-满足命题:一个人越是经常地得到某种报酬,那么随着报酬的增加此人所获得此报酬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就会减少。

          攻击-赞同命题: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者他得到了料想不及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取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因而对他来说有价值。其二。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预期的还要大,或者他的错误行动没有受到预想中的惩罚,他都会非常高兴,继续做得到报酬的行动或者避免错误行为的再度发生。

         

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主要内容:

 

      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符号互动论

        概念:

    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

    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

    人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

    人对事物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

      标签理论: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只有被贴上标签的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方社会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