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作者:复旦大学 兰小欢,发展经济学家
内容源: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课程讲义
读者群:经济工作者、经济学学生、普通大众

内容中国政府与政策,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微观讲述地方政府:事权(做什么),投融资(收支);宏观讲述微观行为决策导致的影响:城镇化、工业化、地区差异、房价、债务危机、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

不足:重点描述事实。关注点在于:是什么,为什么,并试图讲解政府逻辑,从政府角度出发的政策解释。而并不是在主张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对读者来说,自己的想法不重要,或者说,不如政府怎么想的重要)

全书正文部分 53页 不长。
拓展阅读部分值得经济管理的学生一读。


“在我国,政府不但影响“蛋糕”的分配,也参与“蛋糕”的生产,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政府谈经济。必须深入了解这一政治经济机体如何运作,才可能对其进行判断。”
与西方经济学中典型的“政府”角色有哪些不同?参与生产与分配其实也是西方经济学中政府的典型角色。


“对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由于他们所学的西方理论和中国现实之间脱节严重,我将中国政府作为本书分析的主角,希望可以帮助构建二者之间的桥梁。”
确实理论与现实脱节严重,这就是为什么大学学了一堆东西之后,到了金融机构,发现百无一用。
在大学阶段,能掌握到金融机构需要运用到的办公技能、学会与人打交道,并且各种门槛考试能脱颖而出的名校学生就足够敲开高贵的金融机构的大门。
上再多课不抵简历上各大金融机构的实习经历。即便北大都是如此。


上篇 微观机制

第一章 地方政府事权范围及其划分逻辑

第一节简要介绍行政体系的几个特点

中国的五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央—省—市—县区—乡镇。
现实情况当然远比简化的“五级”复杂。

本节只简要介绍几个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体制特点。

  1. 中央与地方政府
    现行宪法第三条便规定了央地关系的总原则:“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 党和政府
    简单说来,党负责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政府负责执行。本书主题是经济发展,无须特别强调党政之分。假如本书主题是法制建设,那这种党政不分的分析框架就不准确,会遗漏关键党委机构的作用,比如政法委和纪委。
  3. 条块分割,多重领导
    中央的主要政治架构,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省、市、县三级都完全复制,即所谓“四套班子”。
    这种从上到下的部门垂直关系,被称为“条条”,而横向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的政府,被称为“块块”。
    通常情况下,“条条”关系是业务关系,“块块”关系才是领导关系,因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可以决定人事任免。
  4. 上级领导与协调
    尽量在能达成共识的最低层级上解决问题。若是部门事务,本部门领导就可以决定;若是经常性的跨部门事务,则设置上级“分管领导”甚至“领导小组”来协调推进。
  5. 官僚体系
    官员必须学习和贯彻统一的意识形态;官员由上级任命;地方主官需要在多地轮换任职。

在任何体制下,权力运作都受到两种约束:做事的能力及做事的意愿。前者取决于掌握的资源,后者取决于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进入到好的平台的人可能会犯迷糊的一件事是,错把平台的资源当成自己的能力。当然,如果能真正地转化成自己的,那是本事。但事实上公司或者平台不会任由你去实现这种转化,至少在一定高度以下不会放任。
经济发展到现在,人作为人本身的能力其实在不断贬值。不应该高估任何一个人所谓的“技能”与“能力”。尤其在中国这么个满地是人的地方。


第二节至第四节结合实际情况,详述事权划分三原则:外部性和受益范围原则、信息复杂性原则、激励相容原则

一件事情该不该由地方自主决定,可以从外部性的角度来考虑。

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或者说能以更低代价获取信息的一方,自然就有决策优势。

获取和传递信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上级要不断向下传达,下级要不断向上汇报,平级要不断沟通,所以体制内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文山会海”。
正因为信息复杂多变,模糊不清的地方太多,而政府的繁杂事权又没有清楚的法律界定,所以体制内的实际权力和责任都高度个人化。

如果一方想做的事,另一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就叫激励相容。


第五节介绍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

"发展经济是政府的核心任务,而招商引资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手段,所涉具体事务既深且广,远超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的讨论范畴。了解招商引资,是理解地方政府深度融入经济发展过程的起点。"

总的来说,对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地方政府几乎都有很强的干预能力。

其中土地直接归政府所有,
资金则大多来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和政府控制的其他渠道,比如国有投融资平台。
对于劳动力,政府控制着户口,也掌握着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的供给,还掌握着土地供应,直接影响住房分配。
而生产中的科技投入,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公立大学和科研院所。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有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工具,都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本章讨论的事权划分,是理解政府间资源分配的基础。决定了干哪些事,才能决定用哪些资源。
财权领域虽改革频频,但事权划分却相对稳定,因为其决定因素也相对稳定:地理和语言文化边界长期稳定,信息和激励问题也一直存在。


本章扩展阅读
《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李侃如 Governing China: 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1995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景、陈、肖,2016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葛剑雄,2013 (央地关系)

第二章 1994年分税制改革


第三章&第四章 改革的逻辑、机制、案例、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4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