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别字现象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有增多的趋势”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句话来自北京高考语文阅卷小组副组长、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的在众多媒体面前的一种官方说法。这种说法的可靠行不是值得怀疑的。

首先他的话带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来自于他所面对的事物,也就是那些媒体们。而他错别字的增多还有媒体的一份功劳,这其中的潜台词不言而喻。这有一种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的嫌疑,假如事情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他所说的错别字增多完全是从主观得出。他有没有做过统计,当然有。他的统计是举出几个列子。而那些列子又是什么样的呢?漆永祥以今年北京高考语文中的两道“要求考生挑出使用正确的成语”试题为例,一道题是描绘景色,其中用到了成语“江河日下”;另一道题是说“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与对手的激战,最终兵不血刃,以3:0获胜。”许多考生都将这两处成语“江河日下”和“兵不血刃”当成了使用正确的。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个列子和高考作文完全打不上关系。从中学过来的人都知道,这种题目就是拿那些意思容易混淆的来考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是在难为学生。如果是那种谁一眼都看的穿的东西也显得出卷老师太没水平了吧。可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有自己难为自己的情况。如果这个词不确定那可以换一个。中国的语言博大的有的是近义词,更可况国人的教育有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至于培养的成果如何下边在讲。因此我不得不怀疑这位教授有种不负责任的因素在里面。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媒体等我们周边的环境确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但不仅仅是那位教授所罗列的。“受网络的影响篡改成语的现象也很多。此外,电视台主持人等错误使用词语也对考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是来自报纸的报道,真是不知害臊。这里先进行两个词语的辨析。篡改: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窜改”指改动、删改。“窜改”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而这篇报道中就错用了“篡改”一次。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呢。如果是电脑排版很好解释,因为出入拼音第一个就是“篡改”。而这种错位的根源有两个。一是真不会用,第二就是不负责任,这两个都指向教育。和我上文提到的是一样的:教育的成效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培养人才,而我们往往看到:底层教育工作者要的学生的按照他们说的做,也就是怎样考高分的技巧。高层的教育者则没事发发牢骚,出了问题开开发布会,把问题一分析。结果和他们毫无关系。他们只知道拿着钱高些虚无的研究。怎么教会学生做到认真负责。没有认真负责的心怎么能够有以后不错改正错误呢。谁都会犯错,错别字的成因用心理学来讲是一种潜意识。比如,你再写字时有人说了一句话你话,结果你也写了进去。这种事发生了改了就好。可是我们在学校培养了良好的得过且过的品德。既然有些老师都那么不负责任,讲错了还不承认。看看社会不都是那样吗,谁认真谁吃亏。既然人人如此我何必学那傻瓜屈原。随波逐流没亏吃。回到高考作文上,我不能学那个教授。当然更不能和他比,要谈作文错别字就错别字。不能下笔千言还没有一点让人想看到的东西。

让我们回忆下一高考时的情景,那种紧张的情绪。尤其是作文在最后的几十分钟写。这可是重头啊,如果写不好可能影响这一门。而这一门又是如此的重要。怎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结果手心出汗,脚心瘙痒。赶快赶快乘着有头绪奋笔疾书。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难免出现错别字。这是人所难免的。那么教授问什么会说有增多的趋势呢。这个问题又回来了。我认为这和个人感觉有关。比如我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科学方面的书。发现许多东西都很荒唐。如果仔细想发现那根本就是个错误。于是我及倾向于不在仔细看那些书,甚至于不相信他们所说的。这种感情的左右必然导致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许最近那个教授看了还多篇网络,媒体的报道。其中有像使我觉得不爽的东西。正好有个发布会也就得出了那个结论。但是我相信我是不可能和教授相提并论的。在中国这就是事实。那么教授说的必然有理。并且人家说的很有道理,趋势,一种预见未来的能力。一般人没有,只有那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会拥有的特殊能力。这让我想到了英国的教育局长要学校有坏老师的事情。他解释道:“因为社会中会有很多不称职的上司,这是一个事情。学生要在学校学会与那些坏老师相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而是应社会。”是啊,建议那位教育局长来中国。

本身老师没有错,错的是体制和他所处的地位。就像一个社会学家在统计犯罪时的得出的结论一样:世界的犯罪率正在减少。他的数据实如此的真实。可是他没有乘以基数,更关键的他们没有把人当做人来看。所有的生命只不过是众多数据的组成部分罢了。难道我要说他没人性吗!这是没道理的。既然打算有比较公正的评论一个现象就要有相对全面的想法。如果像古人的那句:书生作文必厚此而薄彼,此为尊题。视真想于不顾就有点过了。因为感念于很多高高在上的人只会指手划脚而没有实际作为才写了上边的。就像某些人,既然高考错别字古已有之,如果像为此做点什么就应该实际行动起来。而不是只是说这这有问题,更何况还处在那个位子上。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形成周围的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上文已经提到过,那位教授说的也不错。现在的很多新闻,网络在语言学生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国家有没有合适的措施处理。虽然出台了限娱令。不过好似不是为了错别字而来。毕竟那在一定范围内算不上一个事。不过,这似乎大部分限于大学生。想想我们高中的生活吧。看娱乐节目,上网,这似乎是不太现实的事情。都忙着自己的前途呢。即使自己不忙,家长也的监督。那么影响也就不会像教授说的那么严重。倒是教授身边的那些学生天天接触这些东西,有感而发啊。那些确实对我们的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作为一个现代人,网络语言的流传是好是坏还没有定论。但是对于教育后来者来说,培养很好的语言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从中要吸取教训,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怎样教育学子,如何能够给予他们真正的能力值得我们深思。而这之前我们更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资格去施行教育。所以我们要学的更多,看的更广,不要走前人令人无语的老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别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