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无涯,心海无悔――读《心海拾贝》有感

文/曼古乔           

《心海拾贝》,听书名就能感觉到它带给人的心灵的启发。工作之余,我们确实需要在忙碌中缓一缓脚步,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捡拾起自己一路的感悟。   

被侯公甜老师《心海拾贝》一书深深吸引,所以细细品读字里行间的叙述。参加工作十年,出于职业敏感,只要提到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话题,总会与人探讨一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也常常在耳边回响。韩愈在《师说》里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他人之惑,反而却让自己时常陷入困惑中,感到一片茫然。 

如今,我们提倡各行各业都要有匠人精神,那些在自己的职业上刻苦钻研,无止无休地探索的人,把一份简单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于是,我也把那些兢兢业业教了几十年书的经验丰富的老师称为我们这个行业的“匠人”。后来,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只是技能优越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事实上,品格的教育和习惯的培养永远应该是居于知识的传授之上的,教学生成人应该是“凌驾于”教他们成才之上的。  

侯公甜先生在书里,用他质朴且饱含生活哲理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生活和工作中的故事。一个个小小的故事里,自然是发生着与教育息息相关的小事的,也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教育的思考。

在侯老师看来,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他提倡让师生能够在学校这片沃土里自由呼吸,毫不吝啬地去表扬学生。把教育这个看似复杂的概念简单化,饱含一腔真爱和一份宽容,全心全意地投入,真心实意地与学生相处,让师生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融洽。这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知识不应该是敲破黑板,喊破喉咙灌输给孩子的,而应该是教师自然而然地教,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才会让老师掌握课堂游刃有余。   

站在教育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这个社会的大主题,它不就是和园丁打理园子一样吗?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沉甸甸的果实,定是细心呵护的结果,每个步骤都不可或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们期望的样子生长,期望他们瞬间取得进步,不断地把知识灌输给他们。我们何尝不知,孩子们并不会因为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只挑自己喜欢的,哪里顾得上协调发展。

在学《教育学》这门课程时,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不是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不是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参加过许多次培训,关于教育的定义,听到过许多不同的理解。“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心海拾贝》一书,让我深深明白,对教育这门学问的探索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一份钻研,一份感悟,只有用心,才能真正教有所获。教海无涯,心海无悔,选择了远方,就要不畏风雨,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这也是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海无涯,心海无悔――读《心海拾贝》有感)